从ChinaRen到搜狐微博再到狐友,搜狐三战社交领域,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6月9日,搜狐正式推出自家社交产品狐友,其最早出现于搜狐新闻客户端“我的”版块,与搜狐号内容同步,从去年开始独立开发并进行试运营。彼时,搜狐掌门人张朝阳透露,以前一直做尝试,现在觉得这个产品已经准备好了,是比较谨慎、认真、仔细打磨出的产品。
不过,狐友匆匆上线3天便被搜狐主动下架,理由是因需要改进功能,将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一周。而如今早就过了约定的一周,狐友仍未恢复上线。对此,前不久张朝阳表示,狐友现在还在下架状态,还在做一些改动,敬请期待吧!
话说,狐友在正式上线之前已试运营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功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改进?明眼人都看得出,张朝阳所谓的狐友已准备好不过是虚张声势,压根就没准备好,匆忙拿个半成品来秀肌肉。或许是看到上线初期市场反响与预期存在落差,亦或是自身底气不足,经不起外界质疑、唱衰,才会下架升级产品。
对于狐友上线之初人气不高、至今迟迟不上线的窘境,张朝阳似乎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狐友是搜狐的奇兵,更是搜狐的未来。不难看出,张朝阳对狐友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只不过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真是迷之自信!
张朝阳为狐友操碎了心
一直以来,社交赛道给人的印象是突围难度极大,因为腾讯、陌陌分别把持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两大市场,微博则与微信形成错位竞争,其他玩家很难切开一个大口子。进入2019年,社交赛道格外热闹,在狐友之前,多闪、聊天宝、马桶MT、飞聊相继上线,但基本上是出道即巅峰,难以撼动腾讯社交霸主地位,顶多是隔靴搔痒。
明知社交是门非常难做的生意,但搜狐还是毅然而然杀了进来。简单介绍下狐友,其定位于熟人社交,主要面向90、95后年轻人,产品首屏上有“动态”“互关”“我”三个模块。“动态”是简化版的微博信息流,点开可以看到所有关注好友发布的各类动态信息;“互关”即类似于通讯录好友,狐友群聊入口也在其中;“我”则是基本的个人功能设置菜单。
张朝阳坦言,“我们也知道陷阱非常多,很不容易做,很多公司都倒下去了。”为了让狐友尽早步入发展正轨,他简直操碎了心。
一方面,张朝阳亲自挂帅,为了推广狐友,一天更新40多条动态,成为狐友上最活跃的用户之一;另一方面,搜狐发通知让所有员工下载狐友,之后还会对员工活跃度、发文数量等进行考核。
幸亏搜狐没疯狂到让员工广拉亲戚朋友下载狐友,否则真够拼的,相当于6年前阿里力推来往一幕的重演。即便如此,某种程度来看,来往的结局似乎预告了未来狐友的下场。后者出师不利让人大跌眼镜,更讽刺的是,下架后知名度反而比上线之初还要高,打破社交产品昙花一现的魔咒希望渺茫。
为什么说狐友注定做不大
除了斩不断的社交情节,张朝阳力推狐友还有现实的商业考量。“搜狐其它的平台无论是网络广告、收费、游戏各方面商业模式都很清晰了,现在需要能够有黏性的平台,把用户积聚到这里,而狐友是从数学上最优的门类。”换言之,搜狐上线狐友着眼于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希望能充分挖掘社交红利,在留住用户的同时拓展更多商业空间。
不过,张朝阳的如意算盘未必能打响,尽管他曾自嘲“微博、微信左右扇了我两个耳光”,但只要体验了狐友,你会发现张朝阳对社交的理解并没有太大进步,因为狐友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产品四不像。从产品形态来看,狐友本质上是个拥有微信沟通功能的简化版微博或轻微博,或许张朝阳认为,围绕话题和兴趣的微博类产品才是社交的突破口。他曾表示,除了见面扫过二维码的熟人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方的内容发布、互动、私信逐渐了解,让陌生人变熟人,并强调这一市场需求真实存在。
我的理解是,如果说微博是社交媒体的话,即媒体是核心,社交是附属品,那狐友就是媒体社交,媒体是介质,社交才是内核。不过,用户在狐友上发布各种形式的内容,通过互动、私信,能否转化为熟人关系,而不是局限于世俗的约炮,我个人持悲观态度。
退一步讲,即便陌生人成功转化为朋友,那狐友凭什么保证用户会继续留在平台上?可能到头来给微信打工,用户互加微信好友后便流失。在谈及与微信的区别时,张朝阳表示,“在微信熟人你认识不了新的人,狐友上面可以不断认识新的人,而且认识新的人没有给你压力,你可以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实不然,透过微信群同样能认识新朋友,而狐友未必能让用户持续认识新朋友。
二、卖点不讨喜。狐友主打“用户平等”“隐私”,张朝阳曾透露,在狐友没有错乱的时间线,不靠算法推荐,不做“加V”认证,只依赖靠个人活跃度决定内容曝光度,保证用户信息流的高效。不过,这两大所谓卖点不过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先说用户平等,或许张朝阳认为,“加V”认证人为地把用户分为三六九等,才决定取消,但没有大V的狐友就真的做到用户平等吗?并没有,最起码他拥有被新用户自动关注的特权,其他人则没有。同时,狐友强调用户平等,但用户并没有真切感受到平等,而且似乎并不在意。而缺乏大V的加持,狐友不得不面临关注度和流量上不去的尴尬。
再说隐私,狐友把用户关系基于“陌生人”“粉丝”“互关”进行三个维度的分类,进而支持用户对个人动态、相册、粉丝/关注列表等用户资料进行隐私设置。其实,狐友只是在功能上对陌生人、半熟人、熟人进行区分,实际上与微信标签、好友分组等功能并无本质不同。
这种简单的功能设置显然无法构成狐友核心竞争力之一,张朝阳高估了隐私对用户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他反复强调“互关”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与朋友的互动行为来发现更多用户,其本人也在狐友上发状态鼓励用户搭讪互动。由此可见,张朝阳把用户互关视为建立朋友关系,这是用户关系的一大突破,而狐友强调的熟人社交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熟人社交,也不是彻底的陌生人社交,而是基于内容互动从陌生人转变为熟人的过程。
三、社交效率低下。狐友存在一个天然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张朝阳鼓励用户搭讪互动,互动是基于各种形式的内容,另一方面狐友搜索功能只能搜索用户,却搜不到内容。如果用户不能正常搜索自己关注的话题和关键词,又该如何去发掘那些同道中人?
在我看来,此举将直接导致用户通过主动搭讪结交朋友的效率低下,不仅违背社交高效交流的初衷,也比不上同类竞品微博。对于观望中的微博用户而言,狐友并未提供足够的诱惑让他们将关系迁移过去,更别提那些微博大V,没理由放弃拥有成熟运营经验的阵地,去一个全新未知的平台重新开启圈粉之路。
考虑到狐友上线不久,用户和内容都比较匮乏,加上如此低的社交效率,用户想要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更是难上加难,久而久之不可避免流失,重回微信、微博的怀抱。届时,张朝阳期待的未来狐友更大范围引爆年轻人社交的愿望将落空,狐友不在90、95后年轻人的社交选项之中。
结语
张朝阳曾坦言,过去自己以营销见长,现在对产品和技术比较重视,应该是个不错的产品经理。不过,从狐友产品形态和逻辑来看,他的产品经理人设塑造得并不成功。我认为,狐友在大的产品架构上毫无新意,其所谓的创新只局限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言之有物”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在发表图片时根据系统识别的图片内容进行自动推荐配文,有新意但无法影响大局。
恕我直言,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甚至有些稚嫩的狐友,成为不了搜狐的奇兵,更支撑不了其未来,还不如搜狐现有的门户、搜索、视频、游戏四大板块有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搜狐前高管、酷6创始人李善友曾说过一句扎心的话,“凡是张朝阳直接管的部门很少有成功的”。如今,狐友正是由张朝阳挂帅,正如他每天雷打不动为千帆直播摇旗呐喊仍不见效,他主抓的狐友也可能会败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