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资讯
2019-06-03

京东:那些年,快递小哥眼中的最佳雇主

时间: 2019-06-03 编辑:

最近京东一直在舆论的风口冲浪。 第一浪,快递员薪酬结构调整。其实管理规定很早就出了,但公司...

最近京东一直在舆论的风口冲浪。

第一浪,快递员薪酬结构调整。其实管理规定很早就出了,但公司没有向公众强制披露所有管理规定的义务,但随后被爆出。

第二浪,京东淘汰员工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1.2亿中国网民共同阅读一份被外泄的电子邮件。

两次舆论冲浪再加之996ICU事件(每天早九点上班晚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热度,映衬着2018年资本市场私募资金枯竭、消费者支出放缓的大背景,大家可能慢慢地都明白了,大部分中国科技企业削减员工薪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之前的“流量红利衰减”已经成为论调,GMV增速放缓,京东被当做一个问题放大,很多人都提出京东是不是不行了的质疑。

所有的事件相互叠加,发酵,估计京东只能发出“漏屋偏逢连夜雨”的苦叹。

行业普遍情况,京东被点名

事情的背后包含一个小问题和一个大问题。

小问题关乎京东万名快递员的生计。回首几年前的京东,曾经是快递员眼中的最佳雇主。有资深业内人士在访谈中透露,京东内部和其他物流公司做过对比,每件快递的单价要比行业平均高出约2元,“平均”和“约”字都很重要,具体得按快件的体积、重量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高”是当时内部得出的结论。但是,虽然高了2块钱,如果你在京东物流上班,很有可能四通一达都下班了,你还走不了。因为你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因为服务承诺摆在这里。京东的货好不好,不在此处讨论,京东物流的服务品质,是一个普通网购者都能感受的到的日常。

这里有一个行业的普遍情况可能并不为人所知,没有底薪,按件计酬是快递行业的常规做法。这次,京东快递员薪酬结构调整按照揽收(派发)包裹的数量计算薪酬,将快递员眼中的理想雇主的美名变成了昨天的故事。

由小问题引出的大问题是,作为电商巨头的京东,未来在哪里?发展无人快递业务,用科技取代体力劳动是不是必走的出路?

日历翻到2019年,京东公司以电商为核心形成的物流+新型零售+金融的生态系统协同效应已经奏效。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带来服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广告和物流收入也都是大头。

京东物流收入如何?路又在何方?

我们来看看数据。

2018年的官方数据告诉我们,京东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双11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京东机器人仓群投入使用,加之智慧系统、数字供应链的协同优化,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中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这其中不仅包含了爆发式增长的京东自营订单,还有大量使用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的商家订单。

我们来看看年报。

2018年京东物流的里程碑是向社会全面开放物流网络,建设和开放零售基础设施是战略级别的考虑。年报说,京东集团2018年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42%,由此带动了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达到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接近10%。

已经很好的业务,下一阶段增长的动力将来自何处?京东心中有没有答案?

4年前,也就是2015年。京东集团提出要向技术型企业转型,在当时设置了京东智能物流实验室,后升级为在科技圈比较知名的京东X事业部。包括无人仓也是京东X事业部最早启动的项目之一,规划设计了AGV货到人的“地狼”系统,以及多层穿梭车立库“天狼”系统,同时搭配并联机器人、六轴机械臂或人机搭档拣选等方式,通过各种解决方案提升仓储的实力。

在近20种自主研发的仓储机器人的基础上,京东物流不同层级的无人仓达到了50个,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仓群。

2018年11月,由京东自主研发的首款原生支线无人货运飞机正式完成首飞,京东已经搭建起全流程的无人机研发、生产以及供应链管控体系。2019年,京东智能物流终端设备走向了东亚国家,与日本乐天株式会社(Rakuten)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京东X事业部将为对方提供末端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解决方案。与发达国家的领军企业展开技术合作甚至是技术输出,专注无人科技和智能物流研发的京东X事业部算是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众所周知,现在是云计算、IoT、人工智能、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等技术的时代,电商以其巨大的规模预备了一个巨大的技术应用场景,研发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是包括京东在内的电商巨头最着急的事,不仅场景在自家院子里,体量大,方向多、角度丰富,然而用不好,效率提不上去,就会啪啪打脸。

另一家科技巨头也在技术上努力,菜鸟网络人工智能部负责人徐盈辉也谈过,菜鸟的整个愿景就是实现消费者国内24小时必达、国际上72小时必达,这个数字背后反映出对消费者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这个衍生了一系列菜鸟在背后做的技术积累。

菜鸟重视柔性的重要性,徐盈辉认为很多物流场景的自动化源于工业制造领域,工业制造领域的自动化强调的是刚性自动化,刚性自动化不能适应电商物流的场景,任何一个预测都有不确定性,针对这个不确定性的需求做刚性的解决方案,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需要柔性。

对技术来说,传统行业里都是场景,都是技术应用的场景,电商家的院子就是一个大场景。这个院子里,智能物流领域的不断突破成为京东技术突破的关键,这一切技术投入,都是向着智能物流的目标,包括终有一天实现的无人快递。

人工智能公司如何看物流?

不仅是物流产业本事重视技术的推动力,物流产业是人工智能落地重要场景已经成为结论。巧了,人工智能公司也这么认为。

在2019年1月16日旷视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隐山资本合伙人董中浪曾回答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物流产业变成AI、机器人很重要的应用场景呢?

因为,数据和AI驱动的物流资产带来运用的高效率,能够彻底改变这个行业。他认为亚马逊、沃尔玛、ZARA,甚至是包括京东,本质上他们是披着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最好的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它可能是披着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也是最好的物流公司。

中国物流产业非常巨大,在中国没有几个产业是10几万亿的,而物流有13万亿。中国有500亿的的包裹、2000万台卡车、9亿平方米的仓库,现在的变化是技术在横着切,切除了场景,切出了核心技术。物流行业需要很好的技术去提升资产的效率,基础技术会产生很大的促进。

这个重点也被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四大独角兽的旷视科技觉察到了。

软银的投资人也公开讲,软银对旷视科技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一起合作。原因就是速度。当年,亚马逊的仓库里面已经有很多的机器,有很多的工业自动化的设备,但是常常闲置在那边过几年就不能用了,因为整个物流行业里面的变化非常快,也非常多。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无法适应一个非常快速变化的业务,很多的投资其实会变成浪费,所以他非常感兴趣怎么样能够使得真正在一个仓里面,运营或者变化的效率能够变得更高,速度变得更快,机器人能够真正帮助业务去完成业务的快速迭代,也就是旷视所重视的柔性、协同管理。

说到底,两个类型,一个是场景在自家院子里,另一个是场景在别人家院子里。京东的场景在自家院子里。而旷视科技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要到别人家的院子里用场景实现技术价值。两个类型的参与者都有足够的动力去玩真的。这样只能证明了一个事情,这是一个好院子,大家都注意到了,会有事情发生。

抛开所有的议论,今天的京东这样介绍自己,它认为自己是技术驱动型电商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尖端的零售基础设施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所需的任何商品。它正在拼命推进从“科技零售”向“零售+零售科技”的转型升级,和阿里巴巴、拼多多、苏宁易购、唯品会一样,都在从传统电商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更有质量的增长。一方面,中国电商会在社交电商、渠道下沉方面拼个你死我活。另一方面,中国电商一直都有征服北美洲和欧洲大陆的雄心。

尾声

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快递员的职业渠道的天花板低矮,不建议做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电商红利阶段快递员月收入一万七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提高职业知识,从下往上,想迈入更高的职业发展阶段,每人都是要掉层皮。

我看到一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生产线质检的百度人工智能工程师曾经在朋友圈写下:“见到质检生产线的现场,触动非常大,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面说的,“物种的繁衍和发展从来不关注个体的幸福感。”几千个质检工人,每天十小时以上工作时间,质检一万个以上的零件,平均每分钟检测19个,每个零件13个角度,10种缺陷进行分类……这不是应该让有创造力的人去做的事情……”

面对信息技术变革的第三次浪潮,技术变革关乎每一个从业者,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这样一波浪潮里面。现实确实很残酷,产业升级是有阵痛的,把命运交给别人不合适,人要为自己的发展负责。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