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资讯
2019-04-02

联想的智能化变革起点

时间: 2019-04-02 编辑:

在一个飞机装配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快捷地将一根根线缆,装配到对应的连接器孔号中。原来,完成这项工作...

在一个飞机装配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快捷地将一根根线缆,装配到对应的连接器孔号中。原来,完成这项工作需要3个人,现在只有一个人就可以了,而且效率大幅提升。

其中的奥秘,是工人佩戴了配置了“辅助装配解决方案”的AR眼镜——该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识别工人眼前的设备,指导工人将正确的线缆插入对应的孔洞,并全程视频自动记录上传到云端。

如今,这套名叫晨星AR的增强现实解决方案正服役于中国商飞第四架C919装配线上。而晨星AR来自联想。

过去的十年间,企业级IT市场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不仅有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洗涤,更有工业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以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所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历经近35年的积累,联想在一波波技术浪潮下,在企业级应用市场,正在逐渐摆脱过往PC“基因”的烙印,成为智能时代企业级市场的重要玩家之一。

 

刘征介绍联想智能化变革相关情况

“联想2019年重点关注在智能化转型。” 刘征,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业务总经理在2019年3月22日的“联想智慧行“中强调,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引领下一次改变的标志性技术趋势。而联想智能化战略所关注的三个角度,分别是:智能物联网( Smart Io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和智能垂直行业(Smart Vertical)——其中被应用于中国商飞的晨星AR辅助装配方案,就属于其中的智能垂直行业。

事实上,从联想智能化战略当中,不难看到联想实际上非常清楚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人工智能三大要素中,除了传统优势——广泛终端硬件产品组合外,联想所拥有的通信网络资源和数据中心,以及多年服务企业级用户所积累的行业知识、数据,都是支持其能够将OT(operation technology)领域的数据与IT领域的系统进行整合,最终以一体化、共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聚焦产业典型应用场景,助力企业实现业务的“智能化”。

基于这一策略,联想的智能化战略所关注的三个领域也呈现出逐层递进、逐步推广的阶梯形态分布。

其中的智能基础架构既是联想智能化转型的基础,也是整个战略部署的起点:通过在联想优势的硬件产品基础上,打造包括传统IT基础引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引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引擎和高性能计算/超算引擎在内的四种业务形态,按从低到高的方式,为包括企业核心交易业务、动态资源需求业务、云计算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等各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最符合其业务需求的硬件产品组合。

“联想为全球10大云计算公司当中的6家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刘征谈到基础架构时强调,联想一方面是包括公有云服务提供商、APP移动应用、银行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坚强支持者,另一方面,也始终在寻求技术层面的领先。“联想是全球超算领域的领导者,曾经打造了中国第一套万亿次、百万亿次超算平台。在全球最快的500个超算计算中心中,联想建造了140套;在全球排名前25的研究型大学和机构中,有17家正在采用联想超算引擎和AI解决方案。而且联想也是全球第一台温水水冷服务器的提供者。”

联想在智能基础架构层面的领先优势,为其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拓展能力:在智能基础架构基础上,联想的智能物联网是以符合全行业业务规范的方式,推出的一整套商用物联网边缘计算架构规划。

在这样一个架构体系当中,从下到上分为四个层级: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而目前联想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架构当中,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智能化、开发新型智能设备(例如在感知层开发相应的嵌入式PC、在网路层开发智能网关和通信模组、在应用层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方案等)的方式,为包括制造、零售、交通、医疗和其他行业提供优化业务的技术保障和想象空间。

如果说从智能基础架构到智能物联网是从技术到应用、从点到面的拓展过程,那么从智能物联网到智能垂直行业,就是从“五根手指”到“一个拳头”的重点突破过程。

除了前文提到的被应用于中国商飞大飞机第四架C919装配应用的晨星AR“智能工业维护”应用场景外,在智慧医疗领域,联想与解放军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依托医疗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大量的医学专家诊疗经验,实现了对肝脏肿瘤区域的智能标注。并且这套名为E-Health的智慧解决方案还能通过八段分割,计算肿瘤体积,甚至是做出良恶性判断。

从智能基础设施到智能物联网,再到智能垂直行业,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联想对于“智能化”转型从局部到整体,由简到繁的战略部署。“我们非常明确:联想最核心的能力是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最核心的算力,因此我们会始终围绕我们的核心能力,去拓展更新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持续构建自己的生态环境,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为企业级用户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的IT应用模式。”刘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