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18-11-30

一个“多云”的未来

时间: 2018-11-30 编辑:

“云、移动设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物联网,正在将不可限量的计算规模覆盖到前所未有的范围...

“云、移动设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物联网,正在将不可限量的计算规模覆盖到前所未有的范围内,并且以无处不在的智能,将数字化和物理世界联结在了一起,我们认为这正是技术为我们来带的超能力。”Pat GelsingerVMware全球首席执行官在vFORUM 2018上,用了大量的时间来阐述当今IT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今天企业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VMware本身也正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技术、产品和应用的改变,用了20年的时间,从一个单一的真正虚拟化的公司,转型成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必不可少、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基础的软件公司,目的是帮助企业级用户实现如Pat Gelsinger所定义的:无论在任意云环境下、企业用户都可以通过任意设备使用任意的应用。

 

多云环境的构建

VMware在私有云领域是绝对领先的,不仅最早提出这个理念,而且是业界少数几个能够通过软件的方式提供包括运算、存储、网络、软件、硬件,以及基于云管理等真正全栈(full stack)产品的公司。正如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所说,VMware在云计算方面的领域源自私有云领域。

于是在2008年系统化提出了混合云和多云理念后,VMware开始将自己在私有云领域的技术能力向混合云和公有云领域延伸和拓展。

首先,通过传统优势的vSphere(计算能力),以及后发的vSAN(存储能力)和NSX(网络能力),VMware实际上打通了企业关于云计算三个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的全面虚拟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这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企业私有云领域的绝对技术领先地位,而且也为企业用户的跨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接下来,通过在公有云平台部署和运行统一的软件平台(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用户不仅能够利用vSANNSX构建的超融合基础架构,来完成对私有云和公有云底层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的构建,而且还能够在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层面,应用vRealize等工具实现对跨云平台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调度、运维及服务。从而不仅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的数据、应用的平滑过渡,而且还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使用体验:通过同一个操作界面,来同时管理不同云端的资源,从而构建一个完全没有技术和应用壁垒的多云应用环境。

2017年VMware在全球用户大会上与AWS联合推出的VMware Cloud on AWS,在某种程度上表明,VMware的多云战略已经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完成了初期的市场检验,开始进入了市场拓展阶段。

 

从“多云”到“边缘”的实践

如果说是私有云到混合云,展现的是VMware对市场的洞察和对技术的掌控,那么将技术从云计算的核心延伸到边缘计算,所体现的则是对技术应用的执行力。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计算和服务存在于移动设备,其实这些数据不一定都要放云上,而且很明确,会有越来越多的算力是要放在边缘上的。”就在本次会议上,VMware的多云战略除了以往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还在继续向外延伸,增加了边缘计算部分。VMware云平台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Lohmeyer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基于“无论在任何云环境下”的定义,结合目前有关物联网等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形式,VMware认为将“多云”的能力推广到“任意设备”——移动设备所代表的边缘计算就在其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不仅是应用的趋势,更是对云计算从技术向应用延展的必然。Mark Lohmeyer强调,基于这样的考虑,VMware启动了一个叫做Project Dimension的项目,其以VMwareAWS的合作为样本,“通过与EMC进行合作,利用Dell运算能力,最终在联想的硬件上运算。我们期待在边缘环境跟客户交付更多价值。”Mark Lohmeyer说。

而另一方面,今年9月,VMware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系统通过阿里云,能够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全面的跨云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客户借助内部正在使用的VMware产品和工具,将其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快速无缝地拓展至云端。几个月后,今年11月,VMware还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借助中国移动辐射全国的公有云资源池,部署面向企业推出新一代云桌面服务,通过提供虚拟桌面与应用(Desktop as a service)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终端、应用限制,随时随地接入到数据中心的办公环境。

通过与中国移动的云桌面领域另作,一定会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VMware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尊华表示。

无论是通过将云计算技术通过边缘计算延伸到移动终端,还是通过与本地电信企业合作将云应用触达到到应用的终端,VMware实际上都是在不同的层面在实践着自己最初的“跨云”承诺。而对于众多的中国用户而言,更关心的是何时才能真正体验到这种跨云的便利,而不是一直作为这种技术和应用的“边缘地带”。

就在本次会议上,AW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容永康也在现场透露,目前已经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多个地方推出的VMware Cloud on AWS,正在加快在大中华地区的落地推进,预计会在2019年第二季度在中国香港上线,202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上线。“在中国地区,AWS与VMware的合作模式还是沿用全球的做法。”容永康在接受采访时说。而根据Mark Lohmeyer的说法,VMware与AWS的合作并非简单的软件采购,其全球合作的方式,是将VMware部署在AWS的裸机上,有VMware来负责一切的交付、运营和技术服务支持,“客户到VMware来购买,并且在VMware获得支持,这是一个VMware交付的服务。”Mark Lohmeyer说。

 

多云的三维逻辑

“业界已经接受并且认可未来将是一个多云的环境,原本的公有云厂商也开始意识到:未来的多云环境不仅包括多种公有云,而且还包括多种私有云,企业级用户对于云计算的应用一定是多个公有和私有云的结合,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李严冰,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对VMware的产品逻辑进行了分析,她强调VMware说到底是一个软件供应商,最主要的角色还是做核心技术和软件的开发,因此VMware最关注的核心是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架构层,就是软件定义的运算、存储和管理;然后是云管理层,包括监控、部署、生命周期和安全等管理性功能;最后是开发者层,包括对开源领域的开放。

由此不难看出:VMware在云计算层面的技术和软件都集中在底层,虚拟云网络已经成为VMware立足云计算行业的根本;而对于中间的网络层的“多云”部分,VMware的策略是结合了自身技术优势与合作伙伴的市场优势,将Cloud Foundation定位为企业级用户实现“跨云”应用的基础工具;至于最后面向开发者的部分,建立一个更广泛、更开放、更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针对生态环境的构建,一方面,VMware2017美国用户大会上VMwarePivotal共同推出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并联手Google Cloud为企业客户提供Kubernetes解决方案,从而为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一个云计算的原生环境,而且也使得传统的运维人员可以通过NSX的界面里面去管理Container的网络、部署安全措施等——进一步密切VMware系统与原生应用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本次大会同期,VMware在中国地区发布了VMware创新网络(VMware Innovation Network)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未来图景,同时对外正式宣布VMware创新网络2018创新计划的全面启动。这是一项旨在吸引更多参与者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在此社区中,VMware与客户、业内优秀企业、初创企业、投资者、大学与研究机构等多方合作,支持初创公司和成熟公司研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打造行业战略联盟和开放式创新中心。

由此,一个以技术、应用与生态为维度的“三维”VMware商业空间就得以立体呈现。

 

写在最后

当云计算开始成为所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工具”和事实上的“必选项”,其真正能够带给用户的价值就需要一些可以考量的依据。从企业级用户的角度看:不仅其交付方式的便捷性、部署和应用的技术难度、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运维的自动化程度……都可以成为其中关键性的考量指数。而且,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足够的服务和信心,都将成为市场考量的因素——这既是从技术到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级用户对云计算技术深化应用的标志。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