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BG 副总裁、全球销售部总裁马悦在华为全球金融峰会演讲
“在物联网时代,以后很多支付将是由物来完成: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一旦成为现实,无人驾驶车就可以自己去加油,自己付钱,驾驶者在不在车也没有什么关系。而这,将会对各个行业的生态链、生态系统,以及金融行业的业务行为,产生巨大变化。”华为企业BG金融系统部总裁刘利民在华为全球金融峰会上所描述的,是在未来完全物联网环境下,金融银行体系对于完善和丰富产业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为新四大发明,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由来自互联网端的应用需求,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的一次推动。这也使得过去一波的金融机构数字化,主要以渠道为基础实现数字银行服务。随着互联网应用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联结的个体从“人机交互”到“万物互联”,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进程,推进的路径该如何规划?
“俄罗斯银行Sberbank,拥有强大的零售和业务基础,他们的董事长曾经告诉我,它将是一个提供全银行业务的IT公司。我们和他们一起建立了行业领先的SDN网络,帮助银行连接客户和员工。”华为企业BG副总裁、全球销售部总裁马悦,谈到华为与包括招商银行、中国人寿等在中外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战略的重点,将转向银行本身,向成为联结一切人与物的综合型金融信息承载与交易的“全联接”模式银行迈进。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IT技术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在谈到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数字化引领银行业》中指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人工智能、超敏应用、区块链等在内的所谓“第三平台技术”,在2015年之前的行业渗透,还只能被称为“试点试验阶段”,从2015年开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而区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最重要是第三平台和创新驱动银行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内容。
“在金融领域,华为不仅基于云、大数据等技术帮助客户构建新一代技术和业务平台,而且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创新并连接万物构建金融生态,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对于目前在金融行业和传统行业都讨论非常多的区块链,刘利民认为,区块链作为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一定会在很多方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尤其是会改变很多在处理业务的方式,如跨境金融,但同时,区块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部分,“它需要不断丰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断地在业务场景当中使用、适配、演进,才能将这项新兴技术与显示金融业务场景进行更好的商业结合。”
对于应用场景的强调,还体现在华为坚持的“平台+生态”战略上:一方面通过向用户提供包括云服务、物联网关、传感器芯片以及各种网络支持在内的云管端协同的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足够的拓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了各种业务生态圈、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将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行业应用场景与新兴IT技术进行如何,孕育更成熟的解决方案和商业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跟多的行业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应用指引。
就在此次峰会期间,华为分别通过“金融云”,“金融大数据”,“高性能开放平台”和“智慧网点”四个展区,以场景化业务体验的形式,向业界展现华为在金融行业的16个主力解决方案。
其中,华为金融云包括,金融智能运维平台、金融私有云、SDN网络、云灾备解决方案等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其中,华为公有云与中科软联合开发的银保SaaS云解决方案此次为首次亮相,目标是帮助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开展银保业务。
而高性能开放平台指的是华为超融合架构的内存计算平台,包括基于x86的超融合架构设备FusionCube,支持快速构建统一管理、标准化的资源池,可帮助银行快速实现分支机构的资源云化整合。软件公司Gridgain基于华为超融合架构的内存计算平台,已经在俄罗斯最大商业银行Sberbank规模应用,主要用于帮助银行提升客户实时体验。
另外,已在工商银行等多个大型商业银行应用金融大数据,则是基于x86平台与分布式技术的下一代融合数仓解决方案,具有支持在线快速扩容等特点。同时,智慧网点所展示的是移动办公桌面云、网点一体化机房等多个方案以真实业务体验展示,其中的Mobile Money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19个发展中地区、超过1.5亿人口,每天交易量超过3500万笔。
写在最后
华为提供的数据显示:华为数字银行解决方案在300多家金融机构商用,包括全球Top10银行中的6家。在欧洲、亚太、俄罗斯等区域进入当地主流金融客户系统中,助力法国BPCE等F500强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已成为国有四大银行、国开行、交通银行等主流IT设备供应商。
“华为在金融行业愿景和策略非常清晰,我们一定会成为全球主要金融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刘利民认为,金融行业有其特殊的属性,因此,与其谈很多很宏伟的计划,不如选几个非常真实的场景,通过真实场景实现,通过真实业务场景实现,用新的技术、方式、组织和规则,通过一个个业务场景的实现,最终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当业务场景做到一定程度,转型是自然发生的,现阶段切忌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