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OT概念的盛行,智能家电几乎成了所有家电产品统一的发展趋势:在冰箱上安装显示器,提示用户补货;在空调和电饭煲上安装远程控制系统,便于用户在下班途中做家务;而被接受度较高的,应该就是扫地机器人了。其可以在用户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完成打扫的工作……似乎,所有家电只有做到所谓的“智能化”,让用户参与越少,就越能反应产品的独特价值。
这可以被理解成家电产品已经在功能、技术上达到了极致的完善,所以各大厂商才开始在用法上需求新的市场卖点。其中包括传统家电产品的“互联网”化,也有一些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公司,如小米。
与这些凭借“物联网化”标签打开市场的家电产品相比,戴森的走红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几年前,当笔者第一次在家里见到戴森吸尘器时,颇为其灵巧的设计、稳定的功能所折服——当然,还有其超过市场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的价格。就在大概同一时期,笔者也注意到身边的朋友、朋友的家里,也都开始有戴森的产品在应用。使用最多的是吸尘器,然后是吹风机、风扇……优良的设计和功能,加上定位高端用户的产品调性,使得戴森的产品虽然并没有“物联网”化,甚至多少显得有些“保守”,但是却收获了几乎无差评、高端、品质的品牌形象,深得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喜爱。几乎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家电市场“现象级”产品。
“戴森最关注的是技术本色。”杰克·戴森,戴森工业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长子,目前担任戴森的首席工程师,也是戴森灯的发明者,在接受采访时,他始终强调,戴森不会“为了互联而互联,这只是科技上的小把戏而已”。因此对所谓智能技术的采用,戴森首先会严肃地思考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都会是围绕产品技术和功能本身,只有智能的技术能够真正被验证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切实有用的功能,戴森才能会在产品设计当中考虑采用。“例如通过收集环境信息作为依据,来改善戴森风扇的过滤网,而不会去收集用户个人的相关数据。”
戴森开始走红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其最标志性的戴森吸尘器最初的原型则面世于1983年——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在经历了5年的时间后,研制了5126多个模型,终于在1983年发明了双气旋真空吸尘器,从而解决了自吸尘器1908年问世以来就一直未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当集尘袋塞满脏东西后,就会堵住进气孔,切断吸力。
可以说,从最初开始,戴森就带有一种天然的发明者的基因,这类似于工程师文化,但又比工程师文化多了几分创新意识。“我们对技术的进步从来没有觉得满足,我们总是觉得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让产品的功能更完美。”杰克·戴森说。
此次杰克·戴森是为了发布新款戴森Cyclone V10™无绳吸尘器而来,而这一新款吸尘器,最核心的部分达——戴森V10数码马达。
作为无绳吸尘器最核心的部件,马达不仅决定了产品的吸力、噪声等技术指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产品最后所呈现的结构和布局。10年前,戴森就开始投入对马达的研发,到2009年,戴森引入了戴森V2数码马达,当时,其转速可高达每分钟104,000次,而重量仅为150克。它摒弃了碳粉,因而戴森的工程师能打造一款轻便高性能的无绳吸尘器。其后,戴森V6和V8都不断在功能上进行迭代。到今天,全新的V10马达已经可以达到每分钟转125,000次,重量为125克,且在全球范围内已取得934项马达专利。
“自1997年来,我们在高效强力马达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超过了3.5亿英镑,V10就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先进的马达。”杰克·戴森强调,与传统的重约800克,转速每分钟不超过41,000转的马达相比,V10数码马达实际上为最终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我们才可以对V10吸尘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对布局进行调整,将气旋组和集尘筒旋转90度,使得马达、集尘筒和气旋组呈直线流线性。这样产生了一条直线气流路径——吸力较戴森V8无绳吸尘器提升13%,而且大幅降低噪音,真正改善了最终产品的性能。”
IT技术的发展,应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当然,无论互联网化还是物联网化,对于提高工业产品的应用模式、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联网?是不是只有联网才代表未来?戴森的成功说明了一切。
最近有一个词常常被提起,“匠人”。所谓匠人,除了要对某个行业有足够的专注力外,更多的,还是要在某些方面有所坚持,保有自己的原则。在家电领域,或者说,在更广泛范畴内的产品研发领域,一味求新求变,或许能够通过短平快的爆品来获得市场和用户的短期认可,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知识沉淀和研发投入,要保持用户的关注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对于很多中国的企业和创业者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耐心,还有坚持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