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借助“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王思聪投资者们之间的争斗舆论,可以最大化的为共享充电宝铺好道路。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短短几个月时间,被誉为“明日之星”的共享充电宝已然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失败者。
“共享充电宝能成我直播吃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思聪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并不看好,就在那些吃瓜群众本以为能够坐等王思聪兑现诺言时,这场赌局的胜败也逐渐浮出水面。
“明日之星”渐入寒潮
打着“共享经济”的口号,投资者们本以为共享充电宝会成为共享单车之后的另一投资风口,于是伴随着人们的争议,以街电、河马充电灯为代表的众多共享充电宝公司一夜之间进入了市场。
今年5月,聚美优品的陈欧花费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专门做共享充电宝,随着投资者们开始疯狂涌进共享充电宝市场,六月份各种共享充电宝公司纷纷成立,其中不乏融资数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腾讯,金沙江等著名天使投资方都投资了这些公司。
这在投资方都在想着共享充电宝能像共享单车一样成功,再次赚的盆满钵满时,不料等这些公司实际投放了数十万个充电宝后,不仅反响平平,甚至开始处于崩溃的边缘。
近日,杭州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LeDian在自家的公众号上正式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作为共享充电宝首家宣布停摆的企业,乐电此举也被视为行业大洗牌的信号。
事实上,乐电并非业内第一家退场的企业,包括乐电在内,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或许,那些在没有赶上共享单车大风口的投资者们都在为自己当初的犹豫而懊悔,所以他们希望寄托于共享充电宝来挽回颜面。但是事实却又一次证明了他们的预估是错误的。
局限性大于实用性
自共享充电宝出现,就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引起口水大战。这个被认为是共享单车之后最为有希望的共享充电宝为什么不被市场接受,落得“同名不同运”的结局呢?
虽然共享充电宝顺应了共享经济的大潮,解决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但是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共享充电宝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有很高的需求,人们只会在没电的时候使用,有不少人都是随身带着充电宝。
其次,应用场景也较局限,适用于餐厅、KTV、酒吧等场地,大柜移动共享模式,适用于火车站、大型会展、机场等人流密集场地,单车却可以遍布大街小巷。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场地的提供方,许多商家,尤其是餐饮业,并不欢迎共享充电宝,因为会对翻台率产生影响,如果客人为了充电在餐厅逗留时间过长,外面的客人可能就不能进来用餐,餐厅老板不愿意看到这种景象。
所以,最初投放的时候,共享充电宝公司先给商家补贴在投放产品成为一种常态,这就造成了在公司还没有盈利就增加成本补贴的大包袱,总的来说,共享充电宝行业走到这一步并不是偶然,是很多原因导致的。
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局限性大于实用性。共享充电只是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对于充电的一种补充而已。它解决的只是市场的相对“需求”,并不是真正的“痛点”。
同样,共享充电宝给我们带来更为深刻的教训—纵然在“共享经济”火热的今天,投资者们纷纷开始了“共享投资”之争。但是共享不是筐,什么都不拒之门外,市场需求的是真正能为用户解决“痛点”的项目,而不是为投资者们那些并不符合商业逻辑的速成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