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倡议进而主导改革之人能得善终者甚少,因为无论成败皆有可能成为利益博弈的牺牲品,尽管如今社会环境不同往昔,但道理确实有相通的地方。毕竟“变”终究要触动既有利益,而“革”自然也要有伤筋动骨的过程,抗争和顺从并行不悖。
8月16日,上交所、中国联通香港公司官网相继发布了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包括BAT三巨头及京东、苏宁、中国人寿、中国中车在内的14家企业成为混改的新战略投资者。但这一方案在公布了约5个小时后,于当日22时左右撤下。
酝酿许久的国企混改重头戏,谁也没曾想到还出现这样戏剧性的“乌龙”,而联通一句轻描淡写的“技术性”原因可能很难挡住舆论的暗自揣测和悠悠之口。更令人担忧的是,仅仅是混改方案就已经一波三折,似乎足以暗示这场牵动互联网和国企几大势力的变革,也许要经历一番注定不平的坎坷之路。
混而不改,难见改革诚意
针对此次突发撤销事件,有相关媒体报道和猜测,此前方案与中国证监会的定增新规存在两处明显相悖,关系到最关键的两大问题:定价和比例,这点有可能就是变卦搁置的原因。其实定增新规在推出之际就争议满满,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直指炒作性重组的同时,势必束缚企业正常的产业重组。
换句话说,如今像联通这样重大的国企混改是否需要遵从新规还未有定论,因而这种不确定性就成了潜在威胁,而现实恰好也证实了该项猜测。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国企混改最后能否得到豁免,还要由中央领导或改革领导小组决定,而一旦批准混改试点的国企不受新规制约,那其过程又该遵从何法何规、其中主体又如何承担责任,都成了现实性问题。
当然仅凭此点,并不能排除其他任何可能性的存在,不过不管原因如何,或许都已经透露出一点,就是联通混改方案的具体细节尚未达成一致。而在这种情形之下,改革的几大关键问题似乎就变得更加模棱两可,尤其是有关控制权和治理权的决定,将直接关系到混改是否会流于形式。
有关控股权,联通集团公司没有保留51%的控股权,基本上可以确定无疑,不过参考之前的混改方案,即使其仅仅持股36.7%,也掌握着最大话语权。因为一方面,加上员工持股比例为39.4%,而这个比例在股东大会投票上,还是可以保证联通集团否掉需要2/3以上股东同意才能通过的重大方案。
另一方面,参与本次混改最大的投资机构是中国人寿,接手老股的是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基金,这两部分出资主体天然和联通是盟友,这三方合计控股比例绝对高于51%。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之所以说联通集团背后的政府依然牢牢掌握着中国联通,还在于即使完成筹资交易后,事实上其仍将持有中国联通在香港上市子公司53%的股份,而香港上市子公司控制着运营资产,也就是实际的业务运营方。
至于公司治理,按照王晓初的介绍,联通集团在董事会的席位将会减至2人,民营企业增加3人,国有企业加1人。而国家亦会派出3人,另外亦设有独立董事,整体人数亦比现时增加。这三人会以什么身份进入董事会,很有可能成为混改进程的关键,不过可以看到,即使这次联通混改号称力度前所未有,但民营企业在将来董事会中的占比并不高。
由此可见,联通集团对于战略投资者的地位确定也只能做到保守地放宽,至于具体能有多少约束力更难以预测。正如通信专家陈志刚所说,国有资本控股的基本格局、国有产权代理人模式以及运营商高管考核任命选拔机制,都可能不会因为“混改”有多少本质改变。
但是这些关键权责直接关系到联通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制度,建立高效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若是那双“看得见的手”依然掌控所有,私人资本更有可能只是缓解联通的资金困境,而混改就有了“圈钱”之嫌。
当然,随着联通混改步入正途,不排除会出现企业争夺话语权的情况,届时这场试点改革的实际意义或许会更大。
优势互补之外,也将产生更复杂的问题
如果说通过公司制和互联网思维来革除国企弊病是相对长远的利益,那么此次混改的现实效果还是要看与互联网巨头合作,能给联通业务改善带来多少刺激,是否能够缩短与移动、电信的差距。
据先前方案透露的总体思路和拟改革内容要点,联通要做的事情整体可归为三个方向:其一,优化4G网络,提高4G网络服务能力,满足数据流量高速增长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高速上网的良好体验。其二,提前布局5G网络建设、抢占市场先机。其三,实现创新业务规模突破,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产业互联网、支付金融、视频业务等关键领域,提升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
5G网络还为时过早,主要来看传统业务的稳固和新业务的扩展,可以从互联网大型公司和垂直行业公司与联通的不同合作入手。
BAT是联通混改消息传来以后舆论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方案公布已经确认了这一事实,而作为被引入的首要战略投资者,这三者也是最有可能激起内部改革的关键点。其实在此之前,BAT已经开始和联通有所合作,和腾讯曾一起试水大王卡、小王卡等流量创新业务,还在反通信诈骗上双方互通。
与百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基础业务等领域。而阿里巴巴算是相对保守,投资金额在三者中最少,据悉双方主要在基础通信服务、移动互联网及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除了蚂蚁保卡之外,确切协助方式还没有太多的消息。
这些合作举措的效果如何呢?有数据显示,腾讯的大小王卡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已为联通带来新增2000万用户。由此可见,这些把控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巨头,对联通业务改善、用户增加的关键在于引流,也就是背靠它们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网络营销手段,以流量的精细化运作,增强用户粘性和吸引新用户关注度,而且将视频、音乐和阅读等内容和联通服务进行结合,对于BAT也有一定的好处。
与此同时,联通与垂直领域公司的合作也极为迫切,以网宿为例。如今CDN业务成为电信基础业务能力之一,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运营商往往无从下手。就像联通,要想在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的城市部署CDN边缘节点,把业务和内容节点推送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很大程度上要依靠CDN厂商的力量。
如今网宿这个CDN市场上的龙头老大,正式参与联通混改,对于一直受限于网速问题的联通来讲不无好处,而且还可以利用消费者手中的冗余带宽转变为增值业务。
不过合作前景尚好,却不意味着执行力就能跟的上。一方面,理应清楚BAT及一些垂直领域公司之间本身就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有些不是业务层面的冲突,如BAT,而有一些却是直接的市场对手,比如网宿和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的CDN加速服务。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很可能也会延续到联通混改之中。
另一方面,在看到民营资本的巨大潜力之外,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外部合作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机制的运行。
国企衰败,向互联网公司低头将成趋势?
联通混改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试点,到目前为止,只能说有多大机遇就有多大的风险。不过抛开其成败的焦点,可以发现联通混改一定程度上还潜藏着某种关系的转换,比如曾经占尽优势、傲视群雄的国企,如今要借以前一穷二白的互联网公司之手进行深度改革,这其中有些难言的尴尬,更有值得深思的理由。
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显示,入围的中国企业中,排名下降的有25家,与2015年相当,但比2014年增加了15家。此外,世界500强中有65家亏损企业,其中中国企业有21家,比上年度增加了7家,为历年之最。
而且这21家亏损的中国企业中,有18家企业属于重化工领域,中国五矿亏损16.8亿美元,成为亏损最多的中国上榜企业。至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呈现相同的变化,中国新增入榜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整个榜单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增至20%。仅仅从近几年的榜单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国企只能拼拼营收总量,盈利和地位已经逐渐有了被民营赶超的趋势。
除了这些直观的数据,从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发觉,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这些国企的基本业务。比如腾讯QQ和微信的出现,已经将运营商当年急速壮大的短信、彩信业务,置于用户边缘,可谓是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而如今支付宝大面积取代信用卡支付,直接推动网民走向无现金社会,其金融业务也是给银行带来了破坏性打击。
从这个角度出发,互联网经济和国企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当年马云的“颠覆银行”之说,正面印证了冲突之激烈。而当时的几大银行在怒其狂妄、讽其渺小时,恐怕很难想象到现在国企全面迎来了接受互联网巨头资本的时刻,这应该算得上是风水轮流转。
当然联通混改一事,显然不是这样简单的强弱之分,在监管之下又或许是另一番局面。
2014年中石油计划将旗下的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出售资产的规模接近千亿,但之后项目搁浅,至今无进展。同年,中石油拟将吉林油田、辽河油田两家局级单位油田作为试点,各拿出35%的股份引入民营资本,只是这两个几乎丧失开采价值的老油田,实在是将国企寻找接盘侠的意图暴露无遗。
种种先例在前,互联网公司进入联通混改的本意还是值得揣摩,而且经由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一事,三大运营商对于股东利润的担忧显然要小于相关政策压力,换句话说,权钱纠葛下一切都是未知数。
波折横生的联通混改,还要接受长时间的考验,期许终归是有,不过还要看未来的执行是否能够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