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商业
2017-09-20

“无人零售”的喧嚣背后,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时间: 2017-09-20 编辑:

纯线上流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几乎成了零售行业的共识。 但企业还要继续增长,于是阿里和京东同...

111

纯线上流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几乎成了零售行业的共识。

但企业还要继续增长,于是阿里和京东同时瞄准了线下市场,分别祭出了“新零售”和“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大旗。

线下零售重新成为焦点,顺便带火了“无人零售”概念。

四大流派争雄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快猫、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小e微店、天虹Well Go、阿里淘咖啡、罗森便利店和EAT BOX等众多玩家,新的选手还在不断加入。

这些玩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流派:

人工智能派:人工智能派的代表当属亚马逊,为实现最佳的用户体验,亚马逊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顾客进门时,系统首先会对其脸部进行识别,验证顾客的身份。购物环节,摄像头会全程跟踪记录顾客的行为,通过分析拿起或放下商品的动作,判断其是将商品置于购物篮还是放回原处。

国内则有深兰科技的快猫。快猫比Amazon Go走得更加激进,用生物识别代替了APP进行身份验证,而且已经正式推向商用。

RFID派:“RFID派”的扛把子当属出身名门的阿里淘咖啡无人超市,不过它并不甘于被冠上“传统”的头衔,而是积极采用了人脸识别等大量新技术。缤果盒子则是“RFID派”中的即战力,其最大的特点就成本低廉,容易批量复制。获得超过1亿元的融资后,缤果盒子创始人兼CEO陈子林豪言,八月份缤果将有200个盒子在华南的几个主要城市落地,一年内计划铺设5000个店铺。

自助扫码派:以小e微店为例,用户只需要下载小e到家APP即可在小e微店进行购买消费。消费时只需打开小e到家APP,点击闪购扫描商品二维码一键支付即可完成交易。

售卖机派:F5未来商店是售卖机派中的佼佼者。F5未来商店由四台机器设备构成,一台快消品售货机,主要售卖罐装饮料等标品,平均7秒出货;一台鲜食商品售货机,售卖车仔面、鱼蛋等鲜食,平均50秒出货;一台冲饮售货机,售卖咖啡等饮品,平均20秒出货;以及一台自动餐桌清理设备。

只解决了收银问题

剖开技术路线之争的表皮,我们来看看“无人零售”到底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又存在哪些通病。

就目前而言,“无人零售”解决的其实只有收银的问题,削减了收银员的人力成本。这个问题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是不是趋势?毫无疑问!

但零售业是充分竞争且较透明的行业,尤其是超市。用户真正关心的还是价格、质量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便利性。再来说说现阶段无人零售的主要场景——便利店。在整个商品流通领域,便利店作为零售终端,解决的是临时性的突发购买需求,计划性的零售需求有超市和电商解决,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便利性。

比如你晚上约了个妹子回家,正准备突破最后一道防线时,却发现没有军需物资。你会选择去楼下的夫妻便利店还是一旁的无人便利店呢?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选更近的那家。

除了人力成本,租金成本也是便利店面临的一大问题,缤果盒子号称解决了租金的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移动的封闭空间,把它拉到公用空间(小区或者路边),它就成了商业网点。得益于商业地产与公共区域租金的差价,这种空间占用成本几乎是为零的。但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类似的便利店增加,监管必将接踵而至。7月14日,缤果盒子就因涉嫌违建遭城管上门调查,虽然最终结果还在界定中,但也值得缤果盒子深思。

目前,缤果盒子主要是通过与物业合作的方式进驻高端小区,虽然具体合作方式仍然保密,但成本必然是存在的。

技术和人性赛跑

其实能解决收银问题也是不错的,但就连这一点无人零售厂商们做的也不如人意。

先说说RFID流派。抛开成本不提,RFID技术本身存在很多硬伤。比如RFID标签容易损毁,射频信号容易被屏蔽,如果消费者不主动配合,轻松就能避开监控系统。

无人零售厂商对此心知肚明,缤果盒子内部员工曾在私底下发表评论称,“RFID技术未来会被新技术淘汰”。

海外无人零售项目QueueHop项目的负责人杨世远则告诉笔者:“RFID本身并不能用来防盗,太容易shield了。现在有的方案,其实你懂行的话,随随便便就可以偷东西出来。甚至你不小心都会偷东西出来。RFID必须要和别的东西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做防盗的,我个人觉得现在国内的RFID方案,只不过是借这个风口走一波。并不是一个真正适合大规模拓展的方案。”

再说说人工智能流派。以快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便利店目前还只能应对单次单人消费的场景。因为随着人流量增加,将对GPU的运算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战。

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无人售货便利店中用到的图像识别系统在小范围场景中——比如10平米,100个商品品类,2个用户——和高资本、技术投入下,准确率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进一步扩大,则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而这又是无人售货便利店的必经之路。因为即使不考虑商业化的种种因素,单从技术到应用角度,这种便利店也要达到50平米、300个商品品类(而且不能是特定的)以上,才具有应用价值。

总体而言,RFID方案和人工智能方案在可行性上不过是半斤八两。要不然为什么鼓吹无人零售最卖力的都是to B的方案厂商,而像天虹这样的传统零售商反而显得过于低调呢?

新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纷繁的表象之下,要想不被迷惑。首先要思考清楚一个问题,零售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日前,一篇刘强东先生署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零售未来可能会演化出更多新的业态,超越今天的想象。但无论它怎么发展,一定还是会紧紧围绕“成本、效率、体验”。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们坚信未来还会是这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零售在流通效率上其实还是有提高的价值的,因为无人零售通过更低成本的终端下沉,把节点下沉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但要想打败传统零售店,无人便利店还必须下沉得更加深入,而且在供应链管理上不能落入下风。

以7-11为例:7-11的成功在于其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该公司已经创建了坚实的信息系统,可使公司对市场需求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并与供应商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了强大的合作网络。其物流系统极为灵活,可一日三次向各店输送鲜活易坏产品。7-11与其竞争对手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于产品补给和新品开发7-11拥有将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的智能程序。

7-11数据系统面广,能收集详细的销售点数据,包括产品识别、数量、购买时日及对客户的年龄和性别的估计。这些数据在ISDN线路上集合并传送至7-11总部,控制便利店全部电脑设备和外设的便利店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便利店计算机可使便利店经理对每小时销售趋势及客户群体的全部库存单位(SKU)脱销率进行分析。

国内在这方面还差得很远。现阶段,相比于“无人零售”,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或许要来得更加重要些。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