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互联网
2017-07-17

云计算“新贵”能否玩转二级市场?

时间: 2017-07-17 编辑:

一边是管理层意愿中的IPO加速,一边是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后的云计算公司开始计划IPO,“你情我愿”的...

7期终

一边是管理层意愿中的IPO加速,一边是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后的云计算公司开始计划IPO,“你情我愿”的速配真的能让这些云计算的“新贵们”幸福吗?

炒股的人最近都怕一个词——“闪崩”,乐视网正是这个“闪崩”的始作俑者,最近,中邮基金、嘉实基金、国泰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都先后对乐视网股票预期三个跌停,而易方达基金更是预期为四个跌停。该事件将本来就萎靡不振的创业板推向深渊,彼时,又正值各大公司发布中报预期,所以,那些业绩差、盈利为负值的公司纷纷遭到市场的嫌弃,就此也爆发了一场“闪崩”潮。

不过,与创业板“闪崩”的血腥场面相比主板市场却涌动着投资者的热情。自6月21日,国际指数公司MSCI宣布明年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那一刻开始,上证50就卯足了牛劲接连创下指数的新高,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热情也被激发。连续数周,二级市场上演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创业板一跌再跌,一边是主板市场稳步上涨。

再回望过去半年,国内的云计算领域共有18家创业公司都获得了融资,金额总数超过50亿元,而那些跨越了 C轮融资之后的公司也开始谋划向二级市场进发。其中有三家公司格外抢眼,华云数据在近期获得D轮10亿元以及D+轮5亿元一共15亿元的融资,青云QingCloud于6月获得10.8亿元D轮融资,Ucloud于3月获得9.6亿元D轮融资,这三家企业无论是从融资规模,还是融资进程上分析,都具备上市的资本储备。从本轮人民币的融资也能看出这些云计算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倾向。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这些云计算的“新贵们”面对的将是“盛宴”还是“剩宴”呢?

不过,IPO还是有一些硬性条件的。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标准,在国内A股上市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指标,如3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超过3000万元等,即使是要求较低的创业板,也至少要最近1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且有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等附加条件。

但如果企业想要付出较低的代价在国内上市也不是难事。比如,新三板是一个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自由度比较大的市场,大大降低了创业公司的上市难度。根据现有政策,存续期两年、主营业务比较明确的公司都可以申请在新三板上市。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实际操作中几乎100%可以挂牌。

云计算的“新贵们”究竟会选择何种方式入市呢?或许可以通过分析上述三家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做个大致的判断。

青云QingCloud

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青云QingCloud刚刚拆VIE准备回国内,事实上,这是一个牺牲速度还要赌上运气的决定。首先,拆VIE回国上市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筹备时间,如果直接选择海外上市可能只需要短短几个月;其次,国外是注册制,也就是只要符合的条件就可以上市,而国内是审批制,也就是即便符合了条件也要看管理层对IPO的推进是否顺利。

那么,为何青云QingCloud要做出这样的牺牲而选择国内上市呢?记者猜测一方面是估值,国内二级市场的新上市公司普遍市盈率在100倍以上,这对于一家云计算公司非常重要,资金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青云QingCloud创始人黄允松曾提到国内资本市场缺失云计算公司,而且国内技术创业鲜有成功案例,青云QingCloud选择在国内上市也是为了提振国内技术创业者的信心。此外,青云QingCloud的用户几乎都是国内企业,国内上市更利于其更好的拓展业务。

2017年年初,青云QingCloud宣布在2016年度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而从云计算巨量的投入看营收至少也要几个亿。重要的是,盈利才是符合IPO的一个必要条件。此前,黄允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新三板。所以,创业板和主板市场是其主攻方向。但是,眼下二级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青云QingCloud是否可以用时间换回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跨进一个满血复活的市场呢?

Ucloud

根据公开数据查询,UCloud的注册资本变更如下。2014年8月,从400万变更为1900万;2015年5月,从1900万变更为4920万;2016年3月,从4920万变更为6980万;2016年6月,从6980万变更为14384万,以上均指人民币。完成了从美元转换成人民币的过程,也证明了UCloud放弃了在国外上市,准备在国内上市。

很明显,无论是UCloud也好,还是青云QingCloud,选择国内上市有个共同点——看好中国内二级市场的高市盈率,所以创业板和主板都符合高市盈率条件,将是其主要考虑的途径。UCloud CEO季昕华曾公开表示,公司期望国内上市,以补上资金和品牌方面的短板。但值得注意的是,UCloud先要面对需要盈利的挑战,而即便顺利越过这个门槛,后边的挑战也会接踵而至,比如,维持持续增长的业绩。如果没有良好的业绩和盈利做支撑,即便上市也难免遭遇“闪崩”的结局。尤其是,创业板频发的“闪崩”时间足以警醒“围城”之外的公司。

 华云数据

华云数据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目前在中国北京、上海、厦门、深圳、广州拥有分公司,有消息称华云数据将要借壳A股上市,不知道消息最终能否成为现实。

来自官方的介绍说明华云数据布局成本并不低,持续6年在云领域的发展,2015年7月29日公开消息称,华云数据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之前A轮融资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5000万美金,总共融资规模累计不到10亿元人民币。而最近,华云数据获得15亿元融资。

融资规模如此,布局扩张也基本到位,但是华云数据年收入和利润如何呢?目前无法从有效的消息中查询到可以预估的参考数据。不过,这么大的融资数额背后,盈利还是亏损似乎也不难判断。

IPO是小考,市场才是大考

回望过去两年,IPO加速之后,新上市的公司质量大幅下滑,次新股业绩下滑的公司数量竟然高达28%,而亏损的公司数量竟然高达近10%。所以,摆在这些云计算“新贵”面前的并非IPO的门槛,而是跨越这道门槛后的挑战。

二级市场两极分化的加剧在警醒“后来者”,价值投资将是二级市场的风向,业绩好的公司备受追捧,业绩差的公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中国的二级市场也会像美股、港股那样可能出现很多“仙票”。所以,如果上市只是单纯考虑“融资”,可能会适得其反。乐视网带来的“闪崩”已经告诫了IPO的“新秀们”要拿出漂亮的成绩,才能赢得投资人的青睐。此外,就是管理层是否持续对二级市场扩容,也将是未来的第三道门槛。反观这些即将“入市”的云计算“新贵们”,除了青云因为盈利而一只脚已经跨入二级市场的门内,其他几家依然还是要面对闯三关的考验。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