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社群?
我们真的需要社群吗?
好社群长什么样?
这三个问题是我从创业伊始就想尽办法弄明白。三年后的今天,内容创业大行其道,虽说算不上风口,但至少让不少媒体圈朋友欢呼雀跃了。在做了一系列的推演、调研后,萦绕我脑中的三个问题终于有解了:社群内容化。
要回到之前的三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一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进群?
第二,目前市面上的社群让人厌恶的地方在哪儿?
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进群的目的。
首先是扩大社交范围(寻找有用的资源);其次是聊天/ 讨论、看别人的观点(这里省略了那些以抢红包为目的的屌丝用户)。
那么,社群是如何扩大了每个人的社交范围?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每个人都置身在无形或有形的社交网络中,在互联网社交产品出现群组功能后,善于整合资源、分享资源的网民开始组建各式各样的社群——比如我——这就加剧了社交关系的进化。
打开你的微信、QQ 看一下,有多少你不认识的好友,看似点赞之交的人其实都算不上好友,在你没有跟他/ 她建立牢靠的关系时,他/ 他就是一个“活死人”,对你一点用处没有。大部分人都有囤积型人格:管它呢,先加上再说,说不定以后能用上,即使用不上,也算是给我的朋友圈增加一个围观/ 点赞“ 粉丝”。
但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再看看你加过的微信群/QQ 群,有多少你每天还在看,即使有人@ 你,你也未必及时查看。
社群确实是在这样不经意间扩大了我们的社交范围,但这种社交圈叫“无效社交圈”,它只是一种心理幻想。
至于在群里聊天,跟大家闲扯扯淡、聊聊天,也纯属你心情好的时候。而且,聊完了,会让你对加入的社群的质量存疑。
另外再看,我们讨厌什么样的社群:
- 满满的广告分享消息(爱发这类信息的人跟朝别人脸上吐口水一样);
- 比上面更恶心人的另一类人是:天天发广告+ 不到1 毛钱的红包(这类人简直是侮辱抢红包人的人格);
- 有事儿时群里刷屏求助,没事儿时,潜水不看群,不看群就相当于不想帮助别人。你不帮助别人,只想别人帮助你,凭什么?自私鬼活该早死。
上面三种人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活死人僵尸群。
那到底是人出了问题,还是群管理出了问题呢?我概括出了三点原因:
- 社群的圈层不纯(鱼龙混杂);
- 群信息噪音太大,不符合用完即走的人性(群不是游戏,没必要让你上瘾,粘着不走)
- 不能强化关系链(在群里加上一个好友,平时不联系,基本等于没有社交关系)。
综上所述,现在来回答开头我的三点疑问:
Q1 :到底什么是社群?
A :拥有高度一致社交目的关系链信息通道。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解读:社交目的、关系链、信息通道。
社交目的:所有的社群成员都是奔着社交目的去的(只要社群成员是“人”,社群的目的就一定是社交)。关系链:不以强化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社群都是耍流氓。就问一句:你加社群里的陌生人到底做什么?
信息通道:以信息噪音为耻、以打扰社群成员为耻、以沉淀有用信息为荣、以用完即走为荣的社群才是信息通道。
Q2 :我们真的需要社群吗?
A: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不想进步的人才固步自封。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窗户,才能看见自己想要的阳光。
Q3 :好社群长什么样?
A:有三个特点:①好社群是提纯过的社交圈;
②好社群能加强群员之间的关系链;③好社群可以降低信息噪音,群员用完即走,决不打扰群员。
知道了好社群长什么样,所以,我去寻找搭建好社群的方法,最后,我找到了一条通道:社群内容化,内容关系化,关系通讯化。
第一步:社群内容化。其实应该叫群员内容化,因为社群的主题是人嘛,把人解构化了,就可以内容化。
第二步:内容关系化。社群成员彼此了解后,才可以像纸牌屋中的“下木总统”一样运筹帷幄。
第三步:关系通讯化。为了沉淀信息和不打扰社群成员,所以要“通讯”化。你收个邮件、打个电话、发个微信都是通讯,都比泡在群里高效。
综上所述,社群付费制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在我想清楚以上问题后,我构建了两个付费社群,我的服务方式:
微信群+ 第三方内容付费管理系统+邮件。微信群起到的是通讯录作用,第三方内容付费管理系统用做会员知识分享,邮件用来沟通会员之间的资源有无问题——这里之所以用邮件,也是因为微信公号太泛滥,邮件反而成了一个高提醒打开率极高的通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