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25-03-18

亚信科技:一场即将到来的绝地反击

时间: 2025-03-18 编辑:

“2024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收入不及预期下行,利润有一个小幅增长。”在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度业绩...

“2024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收入不及预期下行,利润有一个小幅增长。”在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高念书如是说。这意味着,这场影响深远的IT行业“至暗时刻”,已经开始对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产生影响。

应该说,自从201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来,亚信科技在不断对自身业务进行重新规划和转型尝试的过程中,确定了“一巩固、三发展”的战略,并在此战略的指导下,完成了从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到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全面转型。由此开始,亚信科技迎来了一个相当长的高速成长阶段——即使从2020年开始的疫情,也没有中断亚信科技的这轮增长势头。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亚信科技可谓高歌猛进:从业务收入上看,2019年,亚信科技的业务收入及利润均达到双位数增长,全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约人民币57.187亿元,同比上升10.1%;2020年,亚信科技全年总收入约为人民币60.20亿元,同比增长5.2%;2021年,亚信科技的收入达约人民币68.95亿元,同比增长14.5%;2022年,亚信科技营业收入达人民币77.38亿元,同比上升12.2%。2023年,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78.91亿元,实现同比2.0%的微幅增加。但是到了2024年,亚信科技的营业收入跌至人民币66.46亿元,同比下降15.8%,基本回到了三年前的2021年。

另一方面,除了业务收入,从利润的角度看:亚信科技在2019年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0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0.2%;2020年年内利润约为人民币6.62亿元,同比增长62.0%;2021年年内利润约人民币7.83亿元,同比增长18.2%;2022年净利润为人民币8.24亿元,同比增长5.4%;2023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8.5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达10.8%。2024年,净利润5.16亿,实现0.7%增长;净利润率7.8%,也有1.3个百分点的增长。

“我们传统收入下降幅度比较大,是造成我们总体收入下滑一个主要原因。”高念书分析说:“传统业务18.9%下降 ,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上大的经济形势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运营商部分省分2024年大幅度压降了成本,导致我们在传统领域里下降幅度会比较大。”高念书说:“我们也看到,虽然部分运营商在BSS领域投资在下降,但是我们也在努力用一些新的AI工具补充传统业务收入下降趋势。帮助运营商用AI赋能,同时拓展其他新的一些客户。尤其海外客户,香港、东南亚国家,我们有一些新的客户也在拓展,在传统领域拓展我们新的客户。

虽然亚信科技在2024财年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利润却有所微幅增长,“主要也是因为我们在传统领域,用比较好的交付手段来降低我们的交付成本:一方面是把这种交付的队伍由过去橄榄型变成金字塔型,更多使用年轻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引用AI手段降低交付成本,使得利润没有太大影响,这在未来也是比较长久的趋势。”

根据亚信科技“一巩固、三发展”的战略部署,其业务分为传统的通信的BSS(业务支撑系统)领域,和5G的OSS(网络支撑系统)、数字化运营(DSaaS)和垂直行业企业上云三项新业务。后来,在2022年1月,亚信科技收购了艾瑞咨询后,将数据运营业务DSaaS与艾瑞咨询业务进行整合后,推出了数智运营业务(即原来的DSaaS)和智能决策业务(DI)的艾瑞数智,将其整合为新的“数智运营业务”。

对于被寄予厚望的这三项新业务,“OSS基本稳定有一个微弱1.8%下降,可喜的是看到数智运营有0.4%增幅,绝对值达到11.06亿人民币收入;垂直行业有30%下降,绝对值6.76亿元,占收入比重垂直行业是10.2%,有所下滑。”高念书分别对三项新业务的业绩表现做了分析。

其中,对于OSS网络支撑系统业务部分,在2024财年业务收入为8.18亿元,下降了1.8%,高念书认为,“OSS领域是微弱下滑, 主要是因为部分运营商为降低成本,减少了对IT的投资。”即便如此,他也强调:“事实上OSS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我们也在积极引入像DeepSeek这些大模型到传统业务当中,从而赋能到我们OSS业务领域。”

在所有的四项业务当中,数智运营业务是唯一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2024财年,数智运营业务的业务收入达到11.06亿元,增长了0.4%,业务占比增长到了16.6%。“2023年收购艾瑞咨询使得我们业务在回升期,现在看来已经度过了收购以后的整合期,业务回到一个健康、稳步回升过程中,绝对值达到11.06亿,按结果付费比例已经超过25%,其中11.06亿当中有25.4%是按结果付费。我们尤其看到在汽车领域、消费领域、金融领域这些非通信运营商领域我们的数智运营业务有大幅度增长,汽车领域订单增长35%,消费领域增长90%,金融领域增长300%。 ”高念书强调说,针对数智运营业务,一个更好的发展势头在于:数据来源得到了进一步扩充,“我们的数据来源不仅有通信运营商,也有像火山引擎这样的合作伙伴,还有其他长期的以来的如跟腾讯企微等合作伙伴——他们对我们数据、场景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因为这些数据、这些合作伙伴的加入,使得我们能够进入新的领域,未来还会驱动数智运营业务增长:在汽车、消费、金融领域里面还会有比较大幅度拉动收入增长。”

高念书尤其谈到,在数智运营业务“按结果付费的商业模式,已经产生了很多标杆用户案例,“比如,我们给汽车厂商做销售线索合作,与头部消费公司——如运动品牌、衣服鞋帽等企业——深度合作,做数智营销,私域流量拉动,帮金融领域做数字交叉营销,做一些测评……未来,亚信科技还是会基于运营商数据,利用我们多元数据整合能力、模型能力、部署大模型能力以及业务场景设计能力,针对汽车、消费、电商等等不同领域业务场景,继续用数据整合能力+AI+场景,为各个行业提供服务,做大做强我们的数智运营,成为数智运营行业里面的领先企业。”他强调说:“目前,我们的数智运营的业务规模已经超过11个亿,下一步会进一步提高质量,把利润率进一步提高。”

亚信科技四项业务当中,垂直行业数字化在2024财年的收入降幅最高:在2024财年,该业务的收入从2023财年的9.65亿元猛降到6.76亿元,下降了30%。“这项业务有这么大的降幅,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原因是有些单一大客户的波动,比如2023年签的一个综合枢纽工程,几个亿的项目,2024年就没有这个项目了,再比如2023年有核电的大项目,2024年就没有这么大规模项目,这些大客户导致我们在营收方面产生了时间性波动;另一方面原因,是亚信科技在2024财年主动在垂直行业业务上踩刹车,因为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和机构遇到了一些经营上的风险,所以我们启动了风险控制机制,把某些订单主动放弃掉。我们放弃掉的订单大概有10亿元以上规模,因为我们看到这些项目的支付能力、资金来源或者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所以我们宁可把这些订单主动放弃——以上的原因导致我们2024财年在垂直行业业务上的增长是有比较大的下滑。”

针对垂直行业数字化业务,高念书表现出更多的是信心。在他看来,垂直行业数字化未来的需求将更多聚焦在对新兴技术的应用上,因此除了“继续加强风控”,筛选客户外,亚信科技针对该业务未来依然会将重点放在对技术和产品的投入和应用上:“一方面我们会继续聚焦5G专网,致力成为5G专网应用的头部企业,目前我们已经在发电系统、矿山、能源行业等有非常多的5G和AI结合的标杆,因此5G专网将是我们在垂直行业聚焦的产品方向之一;另一方面,我们会重点聚焦大模型应用交付,成为大模型应用交付头部企业,通过与阿里、百度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开拓大模型应用交付市场。”高念书说:“现在,亚信科技已经积淀了有很多案例,在大模型交付平台、工具、交付队伍都已经很成熟。”

针对各个不同业务线面临的问题,高念书强调,在2025财年,除了在传统业务领域BSS业务上通过“加大降本增效”,降低交付成本,尽力保持利润外,针对三项新业务,“大模型应用交付、5G专网与应用、数智运营,将成为我们增长的引擎,三个新的领域驱动业务收入增长,是我们发力方向。”高念书整体上对未来相当乐观:“2025年一定在2024年基础上有比较好的回升:通信领域,我们有降本增效的很多手段;大模型应用交付,我们会成为大模型应用交付头部企业;5G专网,我们也会成为行业头部企业;数智运营,按结果付费业务模式我们也会成为一个领先企业——三个业务方向会驱动公司未来几年收入增长。”

事实上,对于“大模型应用交付”而言,在2024年上半年亚信科技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彼时,亚信科技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体系——“渊思”行业大模型产品体系,包括一个通用的人工智能与认知增强平台TAC MaaS、三个行业大模型,以及八个认知增强工具。“我们认为大模型应用场景市场才是刚刚开始,我们目前看到的应用还是属于冰山一角,客户正常在使用大模型过程中一定是从浅入深,从点到面的过程,会先拿出一些边缘性场景做一些尝试,逐步走到核心场景,也会从一些局部的部门或者局部岗位开始尝试,逐渐走到全部岗位,也就是所有系统都用大模型迭代。”高念书强调:大模型交付涉及很多环节,从咨询规划开始到数据标注、数据治理、模型微调、精调、应用的搬迁、安全体系、运维……是一个端到端的过程。“ToC大家可能看的比较简单一些,简单做一个搜索替代或者知识库替代。而对ToB企业,从咨询规划开始,到最后的安全部署,都需要一些很长时间的积累。而亚信科技因为我们来源于运营商的BSS系统,这是运营商核心业务数据来源系统,很多基础数据都是产生于这个系统,所以我们天生的对数据非常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过去的数据治理是我们一个很重要工作,我们有非常长时间的数据治理方面的经验。除此之外,因为我们每年上千个交付,交付过程中沉淀出很多工具,包括数据治理工具、标注工具、交付的工具……都有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是日积月累的,每年上千个交付打磨出来的,可以让交付成本比别人更低、效果更高。与此同时我们有一支很强的队伍,因此我们交付能力很强、交付队伍很强,经验很丰富,有一支强的队伍,天生与生俱来的数据治理能力让我们亚信科技在大模型交付当中树立了先发优势,为头部央国企打了一个标杆,未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收入增长来源:亚信科技既有过去的能力,也有新的学习微调方面的能力,再加上亚信安全成为我们控股股东,所以在大模型安全方面也有得天独厚优势。”

对于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副总裁、云事业部总经理傅葳强调,亚信科技的大模型交付,基本理念是把大模型先进的能力、先进的生产力转换成企业真正能够体现出来的场景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大模型的能力是日新月异的:第一,不同品牌的大模型、同一品牌大模型的版本迭代,基本上都是按月迭代,能力进展非常快;第二,企业本身对于什么场景可以用大模型?这个大模型怎么用?预期效果是什么?还有会带来新的问题是什么……在这方面,应用企业的经验都不是很足。其中,更重要一点就是企业的数据问题。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做过数据收集、整理、平台化、清洗化,它很难一站式的去使用大模型。对于亚信科技而言,我们入场的第一项工作,会帮助应用企业做数据收集、清洗,包括整理标注……这些工作量比较大,也会带来比较大的成本。基于原来亚信科技数据中台体系、数据治理产品,我们做了一整套帮助客户快速治理数据的自动化工具,这里面有清洗、标识、分类等等,而且这套自动化工具本身也是用大模型做的,所以它的效率就会非常高,也是解决了使用大模型第一站的痛点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大模型的选择,“我们实际上从前年开始,不仅仅聚焦阿里,也投资了国内大模型企业,我们在大模型选择上是开放的,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中,会提供模型纳管平台:根据场景需求选择大模型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相适配——这也是大数据模型交付业务中一个关键的门槛和难点:亚信科技对所有大模型的长处、性能表现有足够认知和经验,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现实业务需求为其提供最恰当的匹配,从而为给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傅葳说。

写在最后

在通信行业拥有绝对优势的亚信科技,在2024年也受到了市场颓势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出目前整个中国IT市场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谷底:企业IT投入的趋于保守,以及对整体经济走势的持续观望态度,让所有的企业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在大势不利的情况下,找到赖以维持现状的方式和工具,以谋求未来的发展呢?不同的企业所面对的情况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于亚信科技而言,其在四个主要的业务板块上都有较为清晰的策略:在BSS上,降低成本,稳住基本盘;在OSS业务上,加速AI等相关新技术的渗透,谋求更多的市场拓展机会;数智运营想必未来会成为亚信科技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之一,其在行业用户层面的突破未来会成为重点;而对于垂直行业,则在选择用户的基础上,除了关注亚信科技以往优势的5G专网外,大模型应用和交付也许会为其带来新一轮的业务成长。

一般来说,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看重的是领导者的定力,不盲目拓展;而对于处在下降周期的企业,更要看重领导者的自信心,不盲目怀疑自己。然而不论是上升还是下降,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有时候,能否安然度过下降周期,才是成就一家伟大公司的关键。亚信科技在过去的5年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第一次遭遇业务发展的阻滞,能否有足够的定力和信心冲破这道关隘,需要时间来检验。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