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全功能互联网,使用的就是思科的路由器。就是在那一年,思科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北京办公室。”黄志明,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日前在思科中国30周年庆上如是说。
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如果说,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那封名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种子开始发芽,那么1994年4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实现的互联网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被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认可的第77个成员,则标明中国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
彼时的思科,凭借创新的路由技术,已经牢牢占据了新兴互联网产业的技术领导地位,是行业当之无愧的技术型新锐企业。一面是对加入互联网世界的迫切需求,一面是代表新兴生产力的互联网技术,很难说是中国市场成就了当时的思科,还是思科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进入中国,总之,30年前的那个春天,为两者同时打开了一段飞速发展、波澜壮阔的互联网新世界。
“从1994年到2005年,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网络产业高速发展的10年……而在思科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个十年,同样可以用飞快来形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重要,思科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企业实现了与国际的有效接轨。”
实际上,从某个角度来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成长的30年时间里,思科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有机会沿着时间的维度来梳理思科在过去30年的市场,不仅能看其在中国产业市场的风云改变,更能看出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中国是如何在新兴IT技术和能力的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甫一进入中国市场,思科最初想市场提供的是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硬件产品,并迅速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影响力。并在第二年就成为中国各大的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提供网络建设解决方案,为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和产品保障。到了2000年以后,思科在2000年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其第一个安全设备产品:思科防火墙(Cisco PIX Firewall),从而正式涉足网络安全领域。2003年,思科推出了其VoIP(语音与数据融合)解决方案,为中国市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提供语音通信解决方案,该IP电话系统被广泛用于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电话通信模式。此刻的思科,帮助中国将互联网从一种技术落地成了一种社会资源。
思科进入中国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互联网从社会基础设施进入产业化应用的最初十年。各级各类的企业和商业机构,都开始认识到互联网作为新兴生产力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于是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变得相对迫切。思科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改变,于是从2005年开始,科开始布局数据中心和无线技术,推出了多个针对中国市场的无线技术产品,包括无线接入点和企业级无线解决方案,同时推出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的网络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提供更高效、灵活的数据中心IT架构。随着产业互联网影响日隆,2007年,思科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年,思科还推出了Smart Grid解决方案,为中国的能源网络提供优化和智能化的支持。
在这个时期,作为IT领域近20年最大的一次革命也开始了:云计算横空出世,这对整个IT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波动。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领导者,思科对新兴技术的涌现迅速做出响应:2010年,思科正式推出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组合,支持中国企业向云计算迁移,同时在数据中心产品中特别推出了针对云环境和虚拟化技术的高效网络硬件。此后,思科积极调整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接纳并向新兴技术应用靠拢:在2012年,思科推出了名为“思科智能网络”的新一代网络架构,支持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再两年之后,2014年,思科推出了全行业第一个全网融合(Cisco Connected Network)的概念和解决方案,通过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网络服务,帮助企业在传统的IT基础设施上,集成更多的智能硬件和软件技术。
从2014年开始的最近10年,无论是中国的产业市场,还是对于思科而言,都处在一个剧烈的震荡调整过程中:一方面,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市场逐渐成熟起来,不仅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崛起成为新晋的市场竞争者,而且用户对于技术的需求也开始变得更加具体和严苛,来自市场和技术两端的竞争压力都开始变得无法回避;另一方面,对于思科本身而言,经历了长期高速的发展和新兴IT技术的冲击,思科自身也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从技术、产品和市场等各个方面,重新定义自己的全球战略和本地化策略。
一些微妙的改变可以从2018年思科Meraki在上海正式亮相,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看出一些端倪。
2015年,思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卓克就职开始,2017年6月首次提出“基于意图的网络”(intent-based networking)愿景。简单地说,思科定义的IB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其不仅能够通过一个自动化的网络管理平台,监控整体网络性能,而且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定义所需网络,将业务意图转换为网络配置。2018年1月,思科发布了其第二轮基于意图的网络创新,将之前的构想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当中,推出了涵盖数据中心、园区与分支机构、边缘网络三个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此时,“从网络设备硬件厂商转型为一家软件和服务的供应商”已经成为思科全球业务转型的核心战略。
而成立于2006年的Meraki想要实现的,是让企业用户通过基于web的控制面板对无线、交换和路由设备进行简易、智能和远程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式代表了思科未来想要进阶的方向,于是在2012年年底,思科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Meraki,并且在几年后,正式将其推向了市场。“重新定义应用、赋能混合办公、基础架构转型、保护企业安全——而这也就成为思科重点的四个业务方向。”黄志明在此前接受笔者采访时曾经强调,思科在新时代的目标,是提供更新的技术、更好的产品,做更多技术优化。 “思科一直在考虑的是,如何能够用最新的技术,能够让企业的网络连接能更加自动化,更加容易管理,尤其是更加安全,以及在连接的过程,如何更深入地服务企业的应用?”
事实上,深入了解思科这些年的转型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往思科的商业模式,是将软件嵌入到硬件当中,使其成为硬件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不是一个可以单独应用和销售的产品;而自从思科开始尝试做自身的业务转型开始,思科就一方面把自身原有的软件能力全部独立成产品,就实现了为用户企业听’软件驱动网络’的软件服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现在用户对多云环境、安全策略的多重需求,思科也在通过收购等方式,不断丰富自身的软件能力。例如,在2023年,思科以280亿美元收购Splunk,完成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之一。“这对思科而言,思科希望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实现从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到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能力跃迁。”黄志明如是说。
截止到现在,思科自身在技术和产品侧的战略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其关注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网络、安全和AI等几个优势赛道上。在本次30周年庆典上,针对这些重点关注领域,思科也集中发布了相关的最近解决方案。
其中,针对下一代网络,思科为大中华区推出了下一代Wi-Fi 7解决方案,提供统一订阅许可,涵盖Meraki和Catalyst两种管理选项,用户无需再在本地部署和云管理之间做出选择。“除了在技术科技方面做一些升级外,我们也希望从商业的角度,产品的表现比之前的产品更加突出:因为从客户的角度,他们一方面希望在技术有所提升,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商业和运营两方面都能得到改善。”Lawrence Huang,思科全球资深副总裁兼无线与网络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了解,全新的Wi-Fi 7产品套件,包括CW9176和CW9178接入点,旨在超越行业标准,为未来工作场所提供智能、安全、可靠的连接。这些无线接入点内置蓝牙低功耗(BLE)、超宽带(UWB)和GPS功能,扩展了物联网应用场景,尤其是精准的亚米级定位服务。此外,产品还原生内置了众多AI和安全功能,可确保每个连接的安全性和最佳体验。
“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思科共计投资了200多家公司和并购,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网络安全领域里的投资特别的活跃和突出:2024年我们并购了Splunk花了280亿美金,这是思科历史上在200多起收购中最大的一笔,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是整个网络安全行业40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并购案。这背后透露的信息,是思科立志于打造一个安全的网络。 ”卜宪录,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如是说。在此次的大会上,在安全领域,思科发布了Secure Access,通过基于零信任的安全服务边缘(SSE)解决方案,加强了对混合工作模式的保护。通过集成云原生防火墙、安全Web网关、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和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此解决方案可提供从任何位置的安全访问。用户可以享受无缝连接,而IT团队则受益于集中化管理和更强的威胁检测能力。借助思科Talos威胁情报,Secure Access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网络安全能力,赋能企业有效应对不断演变的数字威胁。“我们非常高兴的宣布,在大陆地区,今天重点发布的思科安全服务SSE的解决方案已经进入了试用阶段,我们希望在明年早些时候可以很快地面向我们的客户开放,这也是30周年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卜宪录说。
最后在AI方面,思科推出了人工智能就绪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思科的人工智能就绪数据中心采用最新技术,专为生成式AI需求而设计。其特点包括高性能计算、低延迟网络和先进存储解决方案,支持任意地点的AI工作负载。依托思科最新的数据中心网络和计算技术,包括Nexus 9364E-SG2交换机和UCS C885A M8服务器,该基础设施满足AI高吞吐量、低延迟和高性能需求,同时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思科还推出创新解决方案,如AI POD,支持从边缘推理到大规模推理集群的AI用例,基础设施预配置且经过验证。此外,Cisco Nexus Hyperfabric AI进一步简化操作各阶段,灵活满足AI工作负载的部署要求。“思科在网络方面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对于我们部门来讲,最重要的是给客户提供一个AI 基础设施的选择,因为我们看到整个基于以太网的AI基础设施以后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要提供给客户更好的选择。”Simon Miceli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事实上,伴随思科全球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转型,在中国市场也带来一些业务层面的改变。
就在4年前,黄志明担任思科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的第一次面对媒体,是在思科2020年10月的一次针对中小企业的媒体沟通会上。当时,根据以往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如Meraki),思科推出了针对中国的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生态系统”,将自己在大中型企业市场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拓展到中小企业市场。而在中国市场,将客户群体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从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拓展,将服务客户的目标从仅帮助企业获得网络能力转向为本土企业提供业务出海能力,是黄志明掌管中国业务以来最重点推动的业务尝试。
“人工智能、安全和网络是思科最关注的三个技术领域;但是从中国角度看,我们还会额外关注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帮助他们的全球化部署,利用思科的能力和解决方案以及服务覆盖,以及在所有地方对于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帮助这些需要在海外建立完整能力企业出海。”房晓曦,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思科中国东区及跨国企业业务总经理在刚刚落成的上海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真正出海布局的行业,首先是比较高端的制造业,比如汽车以及零部件、光伏企业等,也有一些游戏、互联网企业,这些相对比较头部的快速发展的行业,出海步伐会快一些。”
思科在本地业务模式的调整,从商业逻辑上并不难理解,因为这样的举措与思科全球“从网络设备硬件厂商转型为一家软件和服务的设计商和销售商”的业务转型一脉相承:一方面,对于软件和服务业务而言,用户对硬件产品昂贵价格的“挑剔”门槛并不存在;另一方面,用户群体越大,不仅能够更有效降低产品研发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利润率,更重要的是,对于软件和服务业务而言,更多的用户反馈对于产品本身的不断完善、优化和进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产品搭配、服务模式、渠道建设等更多方面入手,以实现思科业务的全面“下沉”,让更多的中国本土民营中小企业也能够成为思科软件和服务的“消费者”,成为在最近几年,思科在中国市场最明显、也是最深刻的改变。
写在最后
如果将思科过去三十年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就,简单归结为技术、产品、知识和产业的进步,无论如何都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乃至整个IT行业而言,思科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那么简单。
“思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我进入互联网世界的一个引路人:因为在上个世纪第一封邮件发出去的时候,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寻求与互联网相关的东西,直到1997年神州数码成立,我们立刻想尽办法能够与思科进行合作,于是我们最后成了思科的合作伙伴。”在本次大会上接受思科“合作伙伴荣誉成就奖”的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的获奖感言有些动情:“这一路走来,我确实感觉到思科给我很大的帮助,很多思科的统计,都成了终身的朋友。”
事实上,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第四年,1998年,思科就思科创办了思科网院,截至到2024年,思科网院已在大中华区培养了超过140万名学生。因此就像郭为一样,思科带给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最大贡献,也许是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技术思维和判断能力的互联网精英和IT精英,为中国的IT产业成长积蓄了人才。从这个角度讲,过去三十年,思科对于中国的IT产业,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