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9月刚刚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大数据公司,国双证明了其在大数据领域的存在价值,不过,这还远远不够,一家有理想的公司,它希望所作的一切还能造福社会。如今,国双已经迈出了社会责任的新步伐。
在浸满文化痕迹的北京大学蒋家胡同,有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在这里,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经筹备禹贡学会,因此被学界视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端地。这个四合院是北大法学院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师生们也多以“四合院”称呼这个法治研究传道授业之地。如今,这座四合院命名为“国双庭院”,标志着它将在历史长河中,见证大数据与司法深度融合的时代。
国双的创业价值观
2016年10月21日,微雨。当天,“北京大学法学院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基金”捐资暨法学院四合院冠名仪式在北京大学蒋家胡同四合院举行。捐资方为当时刚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到一个月的企业级大数据分析软件提供商国双科技。
作为国双的CEO,或许受到了北大浓烈的人文气息和环境感染,理工科出身,一贯低调、大多只谈技术的祁国晟较为罕见地谈起技术公司的社会责任。他说,“创业有三个阶段:最简单就是做个公司自己挣点钱;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为产业、为行业做一点贡献,做一些改变;第三个阶段,就是要考虑能不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国双与北京大学在司法业务方面的合作,不但能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能够为行业带来变化,还可以为整个中国的法治进程、司法效率的提升添砖加瓦,这是我特别自豪的一件事——清华、北大都是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我们理应有这种历史责任感,而此次合作也让这种历史责任感在我们的身上和我们的合作中得到了体现。”
在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能获得多大的成功,很多时候不取决于能付出多少努力,更重要的,是能有多大的视野和胸怀。在科技领域,无论是国双还是祁国晟,都可以称得上是成功者:早在大学期间,祁国晟就开始创办国双,获评2012中关村创业之星,并带领国双入选2013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亚太500强,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如今,祁国晟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杰出教育贡献奖”也是实至名归。
或许对于业界和市场来说,祁国晟和国双的成功来源于其对技术、产品、服务的极致追求,但是从整个经济和商业规律上来说,他们能够获得成功,更大的原因,在于其对整个社会、以及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位——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企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一个创立、带领国双取得如今成就的高科技公司领导者,坊间对祁国晟个人的印象除了低调,更多也只是与技术有关。但是当日,理工科背景的祁国晟,在“国双庭院”的演讲却充满人文情怀,甚至可以说非常感性。以下实录为当日祁国晟的演讲片段,一同感受一下这个80后清华计算机学霸的内心和文史积淀。
不一样的祁国晟
各位好!非常兴奋能够站在这里,我是清华毕业的,我们公司很多同事都是清华校友。我们的CTO,是我特别尊敬的教授的同宿舍同学,他刚刚说,“在北大办活动,就是应该在户外,还有点绵绵细雨,因为感觉很浪漫。”这和清华不太一样,但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场景。
我还发现一件事情,北大的各位师长真的是大师,文学水平非常高,演讲水平也都非常高。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国双管理团队中唯一一位北大校友石鹏(国双助理总裁、司法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他的风格,包括他的发型,都体现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其实大家平时在公司里是看不到他穿成这样的,今天他西装革履。他一般是画题板讲构架,而不是拿着一张稿。
特别感谢吴志攀校长今天也在场,他是北大法学院的老领导,也是法学院的一员。没有北大法学院的支持,没有北大法学院给我们公司输送这么好的校友资源,国双是不能取得今天在司法行业中这样的小小成就的。所以,第一是非常非常地感谢。
北大和国双已经不是新朋友了,我们是老朋友,我们以前和法学院的张守文院长、王成教授等一起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友谊,进行了深度的合作,而且已经有了成果,所以今天的合作和普通的校企捐赠不一样。国双在过去一年多进入了司法大数据领域,现在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我们的应用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几个省级高院都进行了落地,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有很新的应用。这在大数据领域是一个跨行业的典型案例。我们希望把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发扬光大,继续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工程力量、技术力量、计算机科学力量、大数据技术的力量和法学院的力量来共同合作。我觉得用技术服务司法,不只是去服务一个产业、改变一个产业、提升一个产业效率,还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这些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和跨行业合作。
回顾和北大法学院的合作,我们最开始思考的是基于中国国内公开的司法文书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做什么?在最早的研讨会中,我们去介绍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能做什么,后来我们也和北大的专家学习了解司法行业现在有哪些痛。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做出了一个产品Law Dissector,有同案智推和司法数据的剖析检索功能。我们以此支持了最高人民法院建设的“法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帮助法律从业人士,更有效率地找到与他手头的案件最相似的案件,并且还可以做统计分析和多维度剖析。这是以前的司法检索系统不能做到的,不仅仅是信息检索,还有统计分析,这样的统计分析大大提升了从业者的效率。在其他一些领域,比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属于大陆法系,解决问题的时候主要依据已经成文发布的法律发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立法的速度可能赶不上实际情况的变化。最高人民法院也提出,在这些领域应该逐步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所以,发现并确认与我手上最相关的已有判例会变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以后会更加重要。在这一环节内,大数据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另外,我们也在不断地投入和研究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训练计算机去读懂司法文书。计算机就像一个法官、一个律师那样,它去读,去理解,读懂以后去做筛选,去做统计,去做比对。这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减少粗心大意造成的误差。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通过在司法大数据的领域艰苦扎实地一路走下去,我相信最终一定能实现司法的人工智能。
今天举办活动的这个四合院是一个历史建筑,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住过这里,使得这里有了一种历史的凝重感。这种凝重感,造就了历史的责任感。清华、北大都是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我们理应有这种历史责任感。我刚刚在见林建华校长的时候就说,我们创业有三个阶段:最简单就是做个公司自己挣点钱;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为产业、为行业做一点贡献,做一些改变;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能不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我们现在做的司法业务,不但能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能够为行业带来变化,还可以为整个中国的法治进程、司法效率的提升添砖加瓦。这是我特别自豪的一件事,这是历史责任感在我们的身上和我们的合作中得到了体现。
刚才,张守文院长说“国双庭院”这几个字是王羲之写的。讲到王羲之,我虽然不是文科生,但是我也会背《兰亭序》。《兰亭序》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群朋友坐在一起喝点小酒、谈天说地,最好伴有绵绵细雨。我觉得国双庭院就会成为我们结交新朋友的地方,在这里和我们的老朋友也会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让我们一起为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多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