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古城地处斯里兰卡重要的港口城市加勒南部,古城直接拥抱印度洋,常年接受海风的洗礼却依旧挺拔如新。四周高耸的城墙将古城围成梨形挂在斯里兰卡的版图中,巧合的是,斯里兰卡本身也是呈梨形漂浮在印度洋上。然而在世人口中,斯里兰卡的名字却远比“梨形”更文艺:“锡兰”、“印度洋上的一滴泪”、“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
锡兰:大航海时代的“明珠”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在西北方向与印度半岛隔保克海峡相望,因此,它的历史与印度密不可分,宗教亦是如此。公元前6世纪,来自南亚次大陆北部的雅利安人进入锡兰,他们奉行的婆罗门式体制在这里形成了后来的僧伽罗村社制度,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王子来斯里兰卡弘扬佛教,僧伽罗人从此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随着佛教在印度衰落,斯里兰卡却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几乎同时,来自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陆续移民锡兰岛,他们带来了新的宗教和制度,这也导致了这个国家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这两种制度之间的不断纷争。直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号角从隔海相望的好望角吹到这里,强大的葡萄牙人占领了斯里兰卡,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的较量才得以暂停。也就是从此刻,加勒古城开始了它长达几百年的“海上驿站”的使命。
加勒古城:鲜活的历史遗迹
在地理位置上,加勒古城是加勒城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整个城市以古城为中心向外扩张,古城已不再是加勒的全部;在文化方面,加勒古城与斯里兰卡的其他遗迹不同,它不仅仅是历史景点,它还是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信徒们的聚居地,这些文化仍鲜活的呈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它承载的是这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从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历史传承。也因此,加勒古城虽身处其中,但因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冲在多元文化洗礼的最前端,在很多方面它却有着跟这个国家完全不同的味道。
侵略者筑起的坚固堡垒
加勒要塞位于古城北端,是进入古城的大门。登上要塞,首先映入视线的是一片巨大的运动场,这里便是著名的加勒国际板球场,在城内,每走上几十米,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在打板球。就如同美国人打篮球,中国人打乒乓球。这里的板球为何如此盛行?这也和当初的殖民文化相关。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接替荷兰人占领了这里,恰在此时,英国本土开始流行板球运动,甚至成为贵族之间社交的重要手段,因而,长途跋涉的侵略者将他们的生活模式带到了加勒。
转身把目光移回要塞,加勒虽紧邻印度洋,但它的要塞却远比海滩出名。从1663年以来,荷兰人代替葡萄牙人统治这里,加固要塞以防他国入侵,直到1873年,英国殖民者为改善城内交通,在北边的城墙上开了一个墙门,这圈城墙及城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更让人对此肃然起敬的是在2004年12月26日那场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中固若金汤的要塞城墙挡住了海啸的冲击,最大程度降低了加勒古城的损失,保护了这一方百姓。
如果你曾坐过那辆有名的从加勒驶向首都科伦坡的“海上小火车”,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人喜欢沿海而居,而房屋的简陋程度也实在让人替他们捏一把汗,它们看起来并无法抵御任何来自印度洋的风吹草动。事实也是如此,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次海啸,这里几乎无一幸免,或许正因为如此,加勒古城那坚固的围墙在斯里兰卡人眼里显得格外神圣。
顺着灯塔路向前走,尽头便是为漂泊在印度洋的船只指引方向的乌德勒支碉堡与灯塔。碉堡和灯塔紧邻位于加勒古城的东南角,跟要塞一样把守着古城面向印度洋的另一端。灯塔建于1938年,高18米,在很多关于加勒的纪念品和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这个灯塔。
这一路上你还会经过旗岩,登上旗岩你可以看到印度洋上最美的日出和日落。还有人在这里表演跳崖,从旗岩上一跃而起落入水中,等勇者冒出水面的那一刻,所有人为之欢呼雀跃。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技巧,也可以跟专业人事咨询一二,然后尝试一下。这里的跳崖与意大利西部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五渔村的跳崖颇为相似,这大概也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泄情绪的共同方式吧。也或许,这种运动也与殖民时代相关,笔者目前没有看到考证,可以留作以后慢慢研究。
不同信仰下的平安喜乐
与灯塔隔路对望的是伊斯兰教米拉清真寺,这座白色的建筑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而不是常见的圆顶清真寺,建于荷兰人统治时期。日落时的清真寺格外美丽,余光洒在背面,映衬着白色的墙面闪闪发光,日落后清真寺会亮起灯,据说此时会有教徒在门口的水池前沐浴。
灯塔和要塞分处于古城的南北端,要游览城内其他景点,便要从另一条南北路折回。这一路,你能看到佛寺、卫理公会教堂、圣公会教堂、荷兰教堂比邻而居。这种现象在斯里兰卡的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斯里兰卡居民70.2%信奉佛教,其他少数人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像康堤,那里便是典型的斯里兰卡城市,佛教占主要地位,几乎看不到其他宗教的影子,只有驱车几十分钟后才能零星看到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的聚居地。而在这小小的古城内,不同宗教的信徒和睦相处的景象让我想起了耶路撒冷老城,城外两个堪称水火不容的两个民族相互隔离,而城内大家却可以在烟火与叫卖声中相安无事。也就是说,不管人与人之间差异有多大,内心最深处的仍旧是在渴望安宁平和。
当你走进加勒海事博物馆后,里面记录的一切更能说明这一点。我们以一块碑石为例,这是中国游客都会在古城里寻找的一块碑,那是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石碑复制品。碑文上的三种语言礼赞的是不同的保护神,是对当地不同信仰的尊重,也是处于对文化对生活的和平向往。
必不可少的琼浆和宝石
当然,作为斯里兰卡重要的城市,加勒不光与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有区别,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饮食。说到斯里兰卡的饮食,侵略者不光影响了这里的宗教和运动,还影响了这里的饮食。虽然咖喱胡椒依旧是这里的主要味道,但四处可见的意式餐厅、通心粉也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所经历的一切。除了饮食,你能一眼辨别出来斯里兰卡味道的便是四处琳琅满目的宝石商店。斯里兰卡被称作宝石故乡,主要矿藏有石墨、宝石、云母等。但凡提到斯里兰卡,宝石便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旅行到尾声,再抬头看一眼古城,它留在脑海中的远非一堵城墙围起来的几方建筑,它既有历史的回响也有实实在在的欢声笑语,它既有特立独行的五彩缤纷,也有民族传承的责任感……它还给了我这样的感悟:当你把每次旅行、各种文化都串联起来后,你就有了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