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16-02-16

BATJ的金融卡位战:阿里与京东

时间: 2016-02-16 编辑:

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与大资本的介入直接相关,其中自然少不了互联网巨头。BATJ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

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与大资本的介入直接相关,其中自然少不了互联网巨头。BATJ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家巨头在互联网领域厮杀多年,如今又将战火延伸到金融行业。

从第三方支付到小贷公司、火爆的民营银行,以及眼下的个人征信,“准生证”之争率先拉开序幕。牌照以外业务,包括投资理财、消费金融、股权众筹,亦是各家排兵布阵的重点。

以2015年为节点,“BATJ”互联网金融布局已初显优劣。从组织架构来看,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以独立公司的身份运营,亦有上市计划,而腾讯和百度的金融业务还多集中在事业群的架构内;从业务布局来看,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以民营银行牌照抢占先机,再有支付宝和理财通两大明星产品护航,京东金融则借助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优势迅速布局七大业务板块,唯有百度金融的产品要么先天不足,要么有始无终,尚无章法。

赛程的后半段常有逆袭的故事发生。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谁将先一步上市,腾讯金融又是否会再推重磅产品,百度金融能否劣势逆袭,互联网金融规范监管年代到来的2016年,对每家互联网巨头都是关键时点。

组织架构优劣

尽管各家互联网巨头都在抢食金融业的蛋糕,但各家企业对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似有差异。

2013年,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将以支付宝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这是蚂蚁金服的前身,也是阿里巴巴基于支付宝近十年的发展历史独立开创金融集团业务。

相比此前阿里巴巴一路坎坷、多年深陷控股权之争,蚂蚁金服甫一出生就以相对简单的股权结构为其引资和上市铺路。有业内人士指出蚂蚁金服“去阿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云欲将其打造成下一个阿里,成为一个打通更多外部资源和场景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

有蚂蚁金服在先,京东金融集团也于2013年7月开始独立运营,是京东集团“四驾马车”之一。京东金融如此的组织架构,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腾讯和百度当作竞争对手,更何况腾讯与京东有股权关系。

用2年多时间去追赶蚂蚁金服11年打造的金融体系,京东金融自是困难重重,但至少从组织架构的设置上抢跑在了腾讯和百度之前。如今,京东金融已成为京东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并被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视为未来京东最赚钱的业务板块。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争相融资以及比拼上市之时,腾讯和百度的金融业务还处在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中。

也许是意识到外部竞争对手快速发展的压力,也许是意识到金融行业不可抗拒的魅力,2015年底,百度终于做出重大架构调整,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成为百度事业群第四极,百度副总裁朱光出任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总经理。

此前,百度金融业务一直散落在三个事业群组中。百度此举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干一番,只是到底能追上多远,尤未可知。

最为随性的要数腾讯金融,既没成立独立的金融集团,更没有将金融业务提升至事业部架构,但照样能打造出明星产品,依托而生的微信支付和理财通强大到足以令蚂蚁金服紧张。这样的架构离不开腾讯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腾讯的金融产品散落在各个事业部中,能够形成多大的合力,自然引发怀疑。这其中包括:微众银行牌照难得,却并非由腾讯控股;微信支付属于张小龙管理的微信事业群,但是背后嫁接着财付通的支付牌照;手Q钱包由财付通团队开发运营,功能与微信支付几无差别。

上市之争

在创下资本市场的估值神话之后,这些互联网巨头还要再打造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角兽。

如今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陆续实现了A轮融资,上市征程正式开启。

2015年7月3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引入了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等在内的8家战略投资者。按照融资额以及占股比例倒推计算,蚂蚁金服市场估值已超过450亿美元。

半年后,京东金融宣布A轮融资66.5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此轮融资京东金融的交易后估值为466.5亿元人民币。

对比来看,蚂蚁金服市场估值更高些,战略投资者以中字头国企为主。而京东金融市场估值相差较大,投资者也多为市场化机构。对于投资者的考量,二者的上市融资意图和未来上市的差异明显。

眼下,蚂蚁金服正在进行B轮融资,金额或超100亿人民币。业内猜测,中字头国企入股的可能性很大,主要是为上市铺路,这样的股东背景意味着蚂蚁金服国内A股上市几成定局。

京东金融管理团队则表示,京东金融专注业务本身,暂无上市计划。但有消息人士说,京东金融拟2017年于A股战略新兴板上市,如果不符合A股上市条件,很有可能赴海外IPO。

于是,一场谁先上市的争夺战正在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中暗自展开。一旦上市,阿里和京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谓取得阶段性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