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23-11-14

英特尔:植根中国与本土化共同前进

时间: 2023-11-14 编辑:

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在2021年年初上任时,对员工发送了一封信。信中,基辛格表达了对英特尔...

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在2021年年初上任时,对员工发送了一封信。信中,基辛格表达了对英特尔未来前景的期待:机遇前所未有。时至今日,英特尔正在步步回复当初基辛格的期待。

整个芯片领域十分的“卷”。前有ChatGPT席卷带来的AI热潮,使全球各地的组织机构,正加快AI科学的探索、业务转型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改善服务。后有供应链的“问题”,使得芯片供不应求。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又延伸出了芯片半导体产业细分下的“明争暗斗”。往往能够在产业链中脱颖而出的企业,不仅具备有整合细分领域的灵活度,也要有洞察芯片市场动态的大局观。因此,这场全球性质的芯片“大乱斗”,对谁来说都无法保证“遥遥领先”。只有向市场传递出独特的视角,才能够从中脱颖而出。

而面向全球芯片的发展,英特尔没有将聚焦点放在单一的地域或区域中,相反,英特尔在推进IDM2.0计划时,始终围绕着几大区域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是英特尔关系“重建”的“重点旋律”之一。“我一直在与美国相关部门沟通,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中国客户对我们的信心。我们数十年在中国经营,帮助了很多公司,也与中国客户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基辛格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表示:“中国市场仍然充满活力。我今年到访中国两次,希望和中国客户一起合作,寻找创新的机会。中国也有很多本土的技术能力,中国厂商可以设计许多芯粒,然后通过英特尔代工服务生产、封装在一起。利用IDM2.0,我们正在与一些中国客户进行对话,探讨优势互补。”

IDM2.0计划是英特尔的行进方向,如果揉碎了会发现,其本质的意义在于如何利用英特尔的优势,来更好的服务本土客户,尤其是在复杂地缘政治的当下,如何满足本土化客户的需求成了当代企业的“必修课”。可以说,扎根服务本土客户,也是英特尔能够稳健前行的关键点。

从生态来看中国市场下的英特尔

如果说英特尔的历史是芯片的话,那么软件以及开放的生态则是英特尔未来发展的前瞻。简单来说,整个IT发展的历史,始终与软件和生态密切相关。而在新任CEO和CTO上任之后,软件和开放生态成为了英特尔的发力方向。

首先,英特尔将软件划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基础软件。即通过电源的管理,保证更好的发挥硬件价值,让用户享受算力的价值,为上层的应用和软件提供服务;第二,中间层软件。即通过数据库,框架等,来帮助软件开发者更好的研发软件,使更多的开发者和工程师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第三,软件赋能。即与合作伙伴实现新的业务模式,其中包括AI方面的合作应用等。软件赋能,即使软件定义,又是软件增强硬件的战略合作方式,英特尔始终与客户站在同一阵线,为用户带来真正的软件价值。

其次,英特尔软件的三层定义,是保证开放和开源的重要前提。开源方面,英特尔全球数万名工程师与硬件团队一起合作推动用户的价值。而在中国,英特尔也有超过数千名软件工程师在为中国的整体软件生态、开放生态提供相应的价值。当然,英特尔的身份不仅限于参与者,也是重要的贡献者甚至是发起者。例如,与开放原子基金会的合作更加深入,与OpenAtom(原称OpenAtom Foundation,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关键项目创建了英特尔技术:OpenEuler、OpenAnolis、OpenHarmony、OpenCloudOS。同时,英特尔为了在中国更好的履行“赋能全栈软件,共筑开放生态”的理念,于2023年成立了“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了在本土通过开放生态的建设,从而引领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软件产业以及培育创新项目。

最后,英特尔目前的软件定义的理念,使得各行各业均有受益。比如,由英特尔中国本土主导开发的开源项目ACRN(是一个为精简嵌入式开发而优化的开源的可扩展的参考平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3.0)在国内车载领域和工业领域获得了不少的成功案例。而为了更好适应AI的发展,英特尔也有超过150个适于AI工作负载的应用软件工具和资源,与客户共同分享,供大家使用。

软件及开源与硬件的结合相得益彰,这即是英特尔植根中国本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英特尔与合作伙伴共赢的基石。在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软件生态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看来,开源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技术的创新,而如何赋能硬件平台,使中间件带动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除此之外,开源也与公司的独特价值、技术以及战略紧密结合的方式之一,其首要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为了释放硬件的算力,让硬件平台能够更加事宜的实现不同的解决方案。

软件及开源是为了迎合行业发展的独特性。那么英特尔自身的创新能力,是维系行业发展的核心点。作为“科技创新引擎”,英特尔研究院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并不断创造和定义为来。同时为了贯彻“科技创新与中国共同成长”的信念,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要求与中国产业形态及应用需求相匹配,充分结合英特尔核心优势和中国人才与技术特色。

谈到了英特尔研究院,就不得不谈每年提供英特尔20%的专利申请。其中有人们熟知的VAIL(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视觉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就获得了20多项专利授权及申请批准。在智能驾驶方面,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智能边缘实验室提出了结合MEC和V2X技术的端到端智能交通路口解决方案。此外,在中国,英特尔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百度、蔚来、中兴等国内20多家单位,基于RSS共同开发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自动驾驶安全标准《自动驾驶车辆决策的安全保障技术要求》。5G方向上,英特尔在之前花了五六年时间去做5G标准,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还有前沿的量子模拟器(Intel-QS),通过量子模拟器的优化,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核和多节点架构。并且还能基于量子位状态的完整表示,同时避免了用矩阵来显式表示门和其他量子操作。

英特尔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还有许多,比如类脑计算、RISC-V(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敏捷设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不仅有最具核心价值的近12万技术人才,参与到众多业界标准的制定和推行中,还有450多款开发者工具和资源帮助开发者创造极具创意和实用性的软件。比如随着英特尔锐炫独显的发布后一并推出的Intel Extension for TensorFlow插件,通过该扩展,开发人员能够轻松访问英特尔XPU(CPU、GPU等)设备,在零代码修改的情况下,进行硬件上训练和推理TensorFlow的模型。

软件及开源的生态下,保障了推动了行业的创新。英特尔研究院则是保证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使之保持着前进的步伐。不过英特尔的本职还是与PC相关,在PC方面,英特尔也不忘本质,始终在努力着创新。

英特尔,满足不同客户的算力需求

“在整个PC上使用的很多开放性标准,英特尔的角色要不是领头者,就是深度参与的一员。”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说道:“英特尔其实是整个PC产业,甚至是IT产业整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方向的引领者,也是很多产业发展的贡献者。例如USB,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PC,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英特尔便是这项技术的推动者。”

2021年,英特尔推出了第十一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同时英特尔还将Thunderbolt™4集中到了这一代处理器之中。该接口仅需要一根电缆,同时可以实现视频、数据、供电系统的连接。而今,第五代Thunderbolt接口——Thunderbolt™5也已面向用户,客户端计算事业部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傅彬表示:“Thunderbolt™5不仅是一个名称的迭代,还代表着一个技术的创新和演进。”

Thunderbolt™5是为了满足更多创作者和游戏玩家的需求,支持最高可达120 Gbps的带宽,为Thunderbolt™4的3倍,比DP(DisplayPort标准化的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2.1高50%。视频方面上可以支持多个8K显示器、为游戏玩家提供高达540Hz的运行速度以及支持三台4K 144Hz显示器;数据方面,可以为外接固态硬盘、eGFX、创作工具等带宽提高2倍、所支持的宽带灵活可变,使用更加方便。“Thunderbolt™5产品预计在2024年就会陆续有一些客户推出相应的产品,Thunderbolt™5对比Thunderbolt™4,整个带宽成长达到2-3倍,兼容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的通讯传输协议,不管是UBS协会的USB4或者是VESA的DP2.1,或者是PCIe Gen 4,我们都是全面兼容的。”客户端计算事业部产品经理蓝昕𬀩(Rex)表示:“Thunderbolt™5普及之后,第四代并不会消失,反而会需要与第五代共同存在。因为用户的需求不同,使用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尽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Thunderbolt™5将会通过英特尔即将推出的独立芯片而推向市场,它的代号为Barlow Ridge。而支持Thunderbolt™5的电脑和相应配件预计会于2024年上市。

回到PC行业发展方向上,英特尔始终具备着前瞻性的眼光,来引导行业的变革。从迅驰技术到超极本以及Evolution,英特尔在推进PC发展形态革新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加深,其意义在于降低生态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英特尔目前在推进的绿色PC计划,便是贯彻计算行业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导向。“英特尔对自己有着非常严格的节能减排、碳消耗的控制目标。”高宇说道:“作为现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性设备,PC现有存量庞大,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不容忽视,因此PC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而在双碳目标和净零愿景的指引下,英特尔希望通过与业界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聚焦PC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创新,打造绿色低碳、高能低耗的商用 PC,为产业界和社会创造更绿色更美好的未来。”

绿色PC的打造,不仅是英特尔的职责,也是整个PC产业链的整合。据介绍其中有四大关键环节,首先是定义与设计,其主要关键点在于尽可能的减少主板器件数量的减少,以达到材料节省的目的;供电设计上,采用的电压调节器效率更高;主板的设计上减少面积,从而减少线缆的使用。绿色PC的使用材料均是低有害物和可循环物质的材料,并且减少了传统材料使用、减少螺丝的使用,机身紧凑使得制造的流程得到了最大的优化程度。

其次,制造与交付方面,则是鼓励元器件生产制造商更多的采用清洁能源,并优先与绿色生产商合作、在 PCB 表面贴片环节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工艺、在机壳及系统组装环节高度自动化降低对人力和能源的要求、以及在产品包装和运输物流环节优化包装材料和运输路径,使制造更加节能高效。

接着使用与维护方面,消费者应用中,通过“英特尔绿色电脑软件控制中心”,用户在软件中可将PC设定到低碳运行模式,并可以实时了解PC的运行功耗。最后,回收与循环方面,绿色计算机不论是机壳还是其他塑料部件,都能够轻松进行拆解和分类。因为与合作厂商达成的可降解PCB解决方案Recyclad新型覆铜板,能够回收再利用,而热固性树脂能够形成可持续的应用闭环。

“绿色PC的出发点,是站在行业的角度上来降低整个碳值,这也是英特尔对自我的约束,例如晶圆厂是否可以实现再生能源的善用、循环水和垃圾填埋是否有要求。”高宇表示:“以非商业的角度出发,也并非没有长线的回报。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英特尔也会收到各地、各个国家以及各个企业、政府的好评。”然而,绿色PC的应用上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因为很多人、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并不全面,况且PC的总量巨大,高宇给出数据,中国商用PC的保有量大概有1.6亿~1.9亿,其中有70%是台式机。为此,高宇认为绿色PC的推动,不仅需要厂商自觉的遵守,也需要各界的呼唤,这即需要时间,更需要行业的自觉。

而在英特尔另一条PC的业务线上,NAS、英特尔mini PC以及英特尔工作站则是代表不同算力需求的应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网络附属存储)是依托Intel技术,主要面向对存储有定制需求的商用及家用客户。目前,英特尔NAS业务发展了6年,为了保障丰富和可靠的算力,按照CPU性能和价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了Good、Better和Best三种级别,其性能与大家熟知的i3、i5、i7等酷睿CPU产品类似。应用使用场景在个人云的组建,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文件的安全分享以及流媒体的分享。而面向中型企业和行业客户,主要用于存储媒体、娱乐、教育以及医疗等行业的重要数据。

Intel在mini PC的创新路上,坚持着两条腿走的方针,一方面利用NUC产品线上不断地去更新产品的形态。另一方面,也在与中国区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一起机遇中国市场的需求,推出OEM和ODM的Mini PC产品形态。其主要应用场景在于与投影仪的搭配来组建家庭娱乐系统,而小巧的体积也可以拥有充沛的算力和体验,从而能够流畅运行众多3A作品,满足用户的游戏体验。此外,在商用场景上,会以Mini PC做背后的支持,从而满足视频会议、商店配置的需求。同时,可以满足许多医疗、智能制造、数字标牌的场景要求。

英特尔工作站是以性能、稳定性、可扩展以及专业性都从特性组成的生产力工具。其配备了至强系列的的CPU,用以满足各种高强度的算力需求。另外,Intel还会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来配备相应的专业级显卡。目前,其应用方向有大型企业、科研机构。而工作方向上,主要面向的是定制和复合计算华的客户需求,以及内容创作的需求,例如AI。

多元化的计算需求,催生了庞大的算力需求。而计算的发展在推动各行各业迈向数字化的同时,也为不同的用户带来了挑战。因为从算力的构建上,数据洪流期,会有不同的算力需求爆发,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计算需求,就无法得到商业环境的支持。而在庞大且多元的计算需求上,英特尔始终保持着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性能和均衡的选择。例如Thunderbolt™4和Thunderbolt™5的同时存在,绿色PC的推广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NAS则是满足存储的需求,Mini PC是为多元的场景作选择,工作站是对高性能高强度定制化的用户的支持。而如果囊括所有的英特尔业务,会发现这些业务始终离不开一点——“芯服务”。

用“芯”服务,谱写当代的数字化人才

开发者生态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青少年的启蒙教育、大学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投入。而随着教育转型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也孕育而生。英特尔将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成为“芯”服务。英特尔方的人员表示:“这里的“芯”并不仅仅代表英特尔,而是代表了英特尔所有员工对教育的一种情怀。”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英特尔员工将教育的支持浸入自身的血液之中,在不断追求创新的同时,对于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从未忘记。英特尔技术方案团队推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双师课堂”。通过在终端两位教师的互相配合,可以尝试着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英特尔还做了一些有趣的探索。比如原来针对偏远地区的支持,英特尔是会去捐赠一些硬件设备。在教育服务的支持上,英特尔认为技术是助力教育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根基,无论是算力、大数据还是科学计算等等,英特尔的团队在算力方面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其次,在英特尔看来,技术不是魔法师,教师才是魔法师。因为一位教师可以影响成百上千名的学生,所以,英特尔也会持续在教室领域发挥特长,为其提供特定的数字技能,给予学生数字化成长的支持。

英特尔在教育方面有长期的投入,而截至目前,有三类持续进行的项目:

第一个是英特尔中国学术大会,该大会的定位是英特尔与高校相互交流的平台。从2003年开始,英特尔的专家和学界教授会与产业化内容相结合,分享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也会探讨高等教育的战略。参会的人员包括院士、各校的系主任、院长,而从去年开始,把青年教师的比例提高到了20%左右。

第二个是英特尔中国学术英才计划。从2013年开始,英特尔和计算机学会一起发起的CCF英特尔青年学者提升计划,其目的是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进步,成为行业引领人才。从去年开始,英特尔推出了它的升级版— —英特尔中国学术英才计划。除了评奖之外,还会组织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能力提升论坛等等,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青年学者更快速成长。

第三个是英特尔奖学金项目。从1993年开始,截止2022年底,英特尔一共资助了950多位优秀学子。除了评奖之外,还在奖学金的项目里为这些获奖学生配备了导师,日后方便他们与企业结合,从而得到就业或者学术科研方面的帮助以及去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持续进行的相关教育的项目以外,英特尔还有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竞赛。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支下,有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ESDC),还有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C)。

另外,在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英特尔一直从事oneAPI的研究,并且通过开放行业标准的方式由社区共同推动。在过去两年里,英特尔在中国成立了两个oneAPI卓越技术中心,分别从事学术研究和课程技术方面的开发。例如SYCI以及AI这些领域和高校的课程合作、另外在近40所高校力有一些技术讲座、动手实验、学生兴趣班等方面,以便于共同将一些先进的技术,不管是开源的还是前瞻性的预研技术带到课堂上,激起老师和同学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浓厚兴趣。同时英特尔和教育部也有一些合作的项目,比如说有oneAPI认证讲师计划,目前英特尔在中国区,有20位在各高校的老师通过了英特尔的oneAPI 认证讲师计划,把oneAPI的一些开放、开源的一些技术,以及它的一些实现,能够带到课堂上,让同学们更好的基于一些开源的标准,开放的实现。

综合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英特尔称为人才培养,而对教师的培训则称为专业的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英特尔尽可能会为其提供一个入口开始,例如工具、平台,让学生一步步的学习。而对老师来说,会为其提供在全球展示的平台,或者发展平台。另外,通过与教师联合开发的一些课程,学生学过之后,可以通过赛事的方式,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使学生实现在当代的社会中,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现他们的创新。除此之外,英特尔CEO在联合国大会中向全球承诺,到2030年,全球能有30个国家和地区,3万个教学机构能够和我们合作,一共培养3000万个应用型人才,这便是“303030目标”,为数字社会进行人才储备,缩小数字鸿沟。

“英特尔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普及和拔尖两种。就像英特尔中国的奖学金,这个肯定是拔尖。同时英特尔和十所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校合作,到目前为止,800多名英特尔奖学金的获得者真的是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另外,国内的情况比较与国外不太一样,发达的城市有一流的高校,偏远的地区则有求知的学生和默默奉献的老师。我们通过‘双师课堂’,尽可能的把先进的技术理念普及到不同的地区,这便是人才培养的普及。”英特尔工作人员介绍道:“所以,拔尖和普及两端都在做,这也是英特尔人才培养所坚持的理念。对于未来,英特尔秉承着用教育来服务社会的理念,不仅会培养出下一代创新人才,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使人才的培养逐步演进。”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最喜欢胡适的一句话“管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快乐。”对于他来说,也会经常与同事说道,不用管技术如何发展,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尽一分努力,就会有一分收获,有一分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