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Arvind Krishna刚刚履新IBM首席执行官之时,确认了IBM全新的“混合云平台+AI”战略,且认定“混合云平台”将成为IBM继主机、中间件和服务平台三大行业领袖产品之后的“第四个平台”。在一般人看来,所谓“混合云”的概念,就是公有云+私有云。以往市场关注到的常常是IBM在2019年7月耗资340亿美元收购的红帽混合云技术,以及在2019年8月开始的OpenShift云化“IBM Cloud Paks产品组合”,而对于IBM混合云战略的另一半——IBM的公有云——到底能提供怎样的价值,往往知之甚少,尤其对于中国本土用户而言。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 阮野
“IBM通过一个非常完整的、覆盖全球的网络,来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可持续、强弹性运营的云。”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阮野日前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市场普遍认为:10年前,2013年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当时美国IaaS研发公司SoftLayer,是IBM正式进入公有云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彼时,云计算市场已经群雄并起。此后,在2015年,IBM SoftLayer推出了中文版公有云服务。到了2017年,IBM的私有云和PaaS平台,与SoftLayer平台完成了整合。“这之后,IBM把基础设施、AI和私有云解决方案整合在一起,变成了完整的混合云。”在阮野看来,到了2019年,“IBM又把红帽那些具有开放性、容易管理的私有化和混合云解决方案也放到了云上——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IBM Cloud Platform(即IBM公有云平台),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云,它有虚机、有裸机,有VMware专属机、SAP专属机、Power专属芯片的专属机……在此基础上,IBM打造了专属行业云:通过金融云、卫星云、电信云,释放这些不同行业的能力,提供给不同的区域。”
应该说,从技术和解决方案层面上看,IBM Cloud实际上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云计算服务应用模式。对于IBM而言,其混合云战略在中国本土市场展开的过程中,由于公有云没有在中国本土进行运营,因此IBM公有云所提供给中国本土用户的价值,被定位成提供出海服务。“IBM Cloud是出海企业实现海外业务降本增效、安全运营和永续发展的技术平台之选和行业生态之选。”阮野说。
事实上,对于很多中国本土企业而言,中国市场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企业间在技术、产品、服务和价格方面的激烈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利润的最大障碍,因此开发海外市场,就成了一种选择。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产品及生态总监 崔海涛
“很多中国本土企业经过考察会发现,其业务在某些海外市场具有更大的商业机会,完全是一个蓝海。但是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在做出业务出海的决定之前,往往会比较踌躇:因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虽然海外市场的商业机会值得尝试,但是他们对于海外市场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也缺乏技术型手段——这成为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在决定业务出海问题时,最大的困扰。”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产品及生态总监崔海涛在回答笔者提问时强调,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经济体之间法律法规、商业体系等方面的不同,企业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果企业在此之前并不能清晰了解,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那对于企业而言,海外的蓝海市场,就会成为一个雷区,或者沼泽。
可以想象的一种场景是: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电信行业,还是新兴的各种互联网行业,在数字化的今天,企业出海拓展自身业务的前提,就是在当地市场建立自己的数字化节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业务模型和商业逻辑。在阮野看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常常会遇到来自技术、生态和经验三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技术挑战。全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和标准,企业对技术也有不同的熟悉程度;第二是生态,目前,国内企业往往有自己的生态、合作伙伴、软件供应商等,在出海的时候,要么是带着企业所有的生态伙伴一起出海,要么就需要依赖于一个更稳定(安全开放)的平台;最后,各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合规要求。因此,中国出海企业需要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帮助他们出海。”
“中国有很多企业也在做公有云,支持中国本土企业出海的公有云服务商也有十几家,其站点通常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但是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要选择出海业务的公有云提供商,首先就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是否能够在全球重点地区和国家——比如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设有站点,这样随着本土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公有云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崔海涛则是从企业实际操作的层间,以技术工具与合作伙伴选择的角度,将企业出海最常遇到的问题,分解成五个可以量化和衡量的维度:合作伙伴是否具有全球布局的能力、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稳定可靠、其能否保障以最优性价比提供足够的网络安全、其是否开源开放以确保企业用户不被“套牢”、其能否顺应数字化需求,提供海量存储,且保障其高速、高可用性。
崔海涛强调,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IBM公有云都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充分的支持,“IBM从2010年就开始服务中国企业出海,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成功案例。”崔海涛说:“与其他公有云服务商不同,IBM除了能提供公有云方面的IT服务支持,而且IBM的咨询部门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从业务策略咨询到业务流程落地,再到技术实现的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保证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能力,是全世界其他互联网企业都做不到的。”
崔海涛还谈到,除了公有云技术能力和咨询服务能力外,IBM甚至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与当地商业环境、合规性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帮助出海企业规避更多非技术性原因的风险和挑战:“IBM不仅能提供云厂商的技术服务,我们亦能从商业上根据自己的经验提醒出海企业要注意哪些当地的法律法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风险——IBM的价值是为出海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服务。”
具体到IBM Cloud在技术产品方面的能力,实际上目前IBM公有云服务提供的是全栈公有云服务,既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同时也提供基于PaaS层的IOT应用、互联网应用、AI应用、Watson应用、安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等诸多功能应用。“别人有的,我们都有;很多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IBM提供的是全球公有云里比较领先的全栈环境。”崔海涛说。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的出海业务发展模式,崔海涛总结了三种常见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组合。分别是针对包括金融、电信、零售、航空、通讯、海运、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第三种是增值行业。
“对传统企业来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有些历史的信息化资产需要保留,不能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全部都采用云原生应用。IBM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在公有云上不仅提供x86服务器,也能提供Linux应用的服务商——IBM实际上就是把大型机的能力也搬上云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从而解决了传统行业企业上云的基础问题。与此同时,IBM还是全球 唯一提供高性能裸金属VMWare平台的云厂商,同时还提供端到端的咨询、迁移和维护服务。IBM的机型也全部通过SAP的官方认证,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选择IBM公有云,实际上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个与以往应用完全一样的环境,因此企业对这些应用可以不用做任何改变,就可以直接上云,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用户上云的技术门槛和业务风险。”崔海涛强调,企业对公有云的场景化应用需求越来越明显,而IBM公有云,“有一个丰富的全面云计算的资源,因此就能根据企业的行业特性,帮助其构建一个更符合该行业需求的公有云产品组合。”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崔海涛认为,IBM是前五名主流云厂商里面唯一一个拥有全方位能力的厂商:“我们不仅有虚机,还有裸机、容器,以及相关的服务,还有偏向PaaS的Cloud Foundry,而其他包括市场占有率比我们高的两家都不全面,IBM是唯一一家所有的计算选项都有的全能云厂商,可以为企业提供极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大概有几十万种组合,有不同的配置。”同时从网络方面看,IBM通过收购SoftLayer,在全球搭建了一张三层光纤架构的网络,从而保证了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管理数据彼此分开,不会互相干扰,因此不仅性能更优异,且安全性也更强——而这对于一家出海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也解决了保障其业务连续性的根本痛点。
而所谓“行业增值服务”,在崔海涛看来是那些行业特色相对更明显的云服务,因为出海企业需要建立“属于自己行业特色的云,而非简单通用的公有云”的企业用户,例如金融企业,电信企业或者海运企业等。崔海涛介绍说:“IBM与美国银行和巴黎银行合作打造了全球第一个金融服务就绪的公有云,同时,我们还与AT&T合作,推出了专门适合电信行业的电信云。”他举例说,如果一个企业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业务点,但没有办法为每个业务点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那么IBM就可以帮助客户在本地的一组IT团队,利用IBM的卫星云(IBM Cloud Satellite)把企业用户所需的业务应用一次性部署到全球的各个业务点,同时对全球各个业务点的公有云应用进行一致性的管理——这正是IBM公有云的优势,我们是通过红帽OpenShift Kubernetes容器技术来实现的,让客户可以一次性构建应用而随处运行,这一技术我们走在了全世界前列。”
写在最后
无论如何,企业出海的业务发展需求,要如何通过IT工具实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要考虑的角度不仅仅是技术的可实现性,更需要考量后期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可成长性、管理成本……这既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
对于IBM来说,云计算是其混合云战略的关键,也是近年来投入更多关注的技术领域——无论是为了响应市场的需求,还是为了保证自身业务的成长,对于云计算(尤其是基于红帽OpenShift的混合云)的投入和专注客观上给了各种类型企业更多的选择,尤其是中国本土的大中型企业:相信以往与IBM在长期合作中积累的难得的信任,也会成为其选择IBM作为上云、出海合作伙伴的重要考量。
中国本土企业的上云、出海之旅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需要市场和用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