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22-12-02

欧特克的制造业拐点

时间: 2022-12-02 编辑:

“我接触欧特克公司的软件是比较早的:我最早接触工程项目是1992年,当时我们买了一个美国的工艺技术,同...

“我接触欧特克公司的软件是比较早的:我最早接触工程项目是1992年,当时我们买了一个美国的工艺技术,同时聘请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三大的工程技术公司,他们当时提供给我们的资料显示:他们所用的软件都是欧特克公司的产品,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欧特克。”韩基祥,中钢设备有限公司矿物加工部部长、北京中宏联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最初对CAD软件认识的经历,完全能够代表了一代中国制造业工程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中国工业发展同样进入到了一个彼时的“跃升”周期,对于通过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赢得更多竞争力,充满了热情。

彼时,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一个所谓的CAD应用环境:所有的国产CAD工具都是科研院所的科研实验项目,市场上既没有广泛销售的CAD软件,企业中也没有广泛应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的氛围和人才。所以当像欧特克这样已经拥有相当成熟技术、经过10年海外市场打磨的CAD工具出现在中国新一代年轻工程师面前时,不啻于是为这些年轻人推开了一扇完全不同的窗——这不仅为中国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向上的拐点,也让整个中国信息化市场从此开始形成。

占尽先机的欧特克,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CAD软件供应商,凭借其二维CAD软件AutoCAD容易学习、架构开放、适合二次开发等特点,一夕之间成了一代年轻工程师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启蒙工具:很多设计师至今的设计思路都是在沿用AutoCAD的使用逻辑,甚至让很多工程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CAD就是AutoCAD的缩写。在广大的企业当中,在很短的时间内,AutoCAD就在中国市场拥有了企业级用户,很多的行业都开始普及推广应用欧特克的二维CAD软件,或者基于欧特克开发的二维CAD软件。

韩基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习CAD,并成为中国第一批将CAD工具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

孙志伟,新任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带式焙烧机是应用于钢铁冶金领域的大型机械设备。最早,中国的钢铁企业都是通过进口国外二手设备到国内建设组装,不仅施工工期长,而且技术和设备的主动权都在外方手中,中国的钢铁冶金企业缺少必要的自主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决定要开发自己的带式焙烧机,并在2020年专门成立了北京中宏联工程技术公司,联合中南大学、江苏宏大共同一起,由中南大学负责工艺试验,江苏宏大做设备的设计、开发,中宏联综合各方资源,进行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和后期维护。

当时经过二维CAD软件的洗礼,整个中国工业领域对于CAD的工具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利用三维建模设计已经成为众多工程师的必修课,而且市场上的三维CAD工具也已经相当丰富——欧特克也早在1999年就发布了自己基于特征的实体三维CAD工具Inventor——然而对于众多曾经得益于欧特克二维CAD软件的工程师,以及那些产品结构并不复杂精密的行业而言,欧特克的权重更高些。“我们当时需要选定一种CAD软件作为设计工具:从使用经验上来说,我们的设计人员对欧特克的软件很熟悉;从继承资料的角度看,由于欧特克进入中国市场早,国内钢铁冶金系统的技术交流80%~90%都是用的欧特克软件。最终我们选了欧特克的产品做三维设计。”韩基祥说。

“我们现在国产的设备,寿命可以达到10年,它的装备水平,包括设计、工艺技术、装备制造已经和国外没有什么区别了,而且在有一些地方我们比国外做得还要好。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的招标主要就是两家,一个是中钢设备有限公司,还有一家是德国的公司。而在国内,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基本上可以占到80%的市场。”韩基祥介绍说,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在带式焙烧机的研发、工程总承包及运维业务中,采用了 Inventor等三维软件进行3D设计、4D模拟轻量化组装;采用基于Vault +Forge Viewer对设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应用BIM360在四维时空中与全球客户、分包商对设计进行协作与交互。在施工过程中,则使用Navisworks把控施工进度质量,在运营中,借助数字孪生技术,通过Forge Viewer连接CFD仿真数据与生产实时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进行管理与决策,实现智慧运营。“基本上实现了带式焙烧球团从工程交付到工程运维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韩基祥的个人经历,以及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应用欧特克软件研发产品的成功,在欧特克的客户中非常具有典型性:从二维CAD时代的一统天下,到在三维CAD时代的市场领导者地位被冲击,欧特克在中国市场上虽然在此过程中不乏绝对的支持者和拥趸,但是其在产品技术层面过分强调二维CAD和三维CAD所用习惯、设计思路的统一,使得Inventor作为三维CAD软件的灵活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所有三维设计软件都大力推进基于三维CAD工具应用PDM、PLM,对整个设计流程和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欧特克没有像以往一样先发制人。在产品的超前研发上,欧特克一直在保持很大的投入,这是支持欧特克开拓市场的前提。而在产品落地方面,欧特克自身庞大的技术服务团队,配合客户的团队,也在技术应用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欧特克是行业内最早将云计算技术融入到产品当中,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尝试推出包括欧特克云(Autodesk Cloud)、A360和Fusion 360、Forge等;也是行业内最早推出衍生式设计产品、三维打印解决方案,甚至也是第一个早在2014年就将软件永久授权许可调整为云服务订阅模式的厂商,但是对于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在内的、对产品结构复杂的制造业行业企业来说,欧特克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不再那么明显了。

不久前IDC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数字孪生——CAD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在2021年,欧特克在中国制造业CAD市场的总份额为14%,排名第三;但是其三维CAD软件的市场份额却相对落后。

“欧特克实际上在不同的行业都有非常多的涉足,包括制造、建筑、传媒娱乐,我对制造业更加熟悉一些。无论是Autodesk Inventor还是AutoCAD,都是制造行业中非常有名的软件,在制造行业有着很好的普及度,受欢迎程度是很高,份额是很高的。并且欧特克无论是业务增长、在全球的整个趋势,还是资源投入和客户的基数,都有着非常大的、稳定的增长。”孙志伟,新任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为欧特克在制造业领域存在明显的市场劣势,他强调说:“欧特克的江湖地位根本就没有变过:因为欧特克在中国市场(的统计数据)并不全面,所以欧特克的市场份额、普及度以及受用户的欢迎程度,是非常高的。这是我很直观的感受。”

在软件行业工作超过30年的孙志伟,在回答笔者提问时谈到欧特克与ANSYS的合作,他强调现在利用ANSYS做计算机仿真分析拿到的产品建模数据,“最多的就是欧特克在制造业中的数据”。他甚至也提到国内CAE领域知名企业安世亚太董事长张国明对欧特克Fusion产品的褒奖:“他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产品。”

在孙志伟看来,“一个用户使用一个软件产品会有三个方面要考虑:一个是这个软件将来的前景是怎么样的,二是从产品的功能和技术上是怎么样的,三是它在本地落地的服务和服务能力是怎么样的,从这三个维度来说,欧特克都做得很好。 ”

无论如何,对于欧特克而言,重塑其在制造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不仅仅是出于自身商业上的考量,更是基于如何在中国市场赢得未来机会的考虑:毕竟疫情当前,全球经济呈现疲软的今天,给欧特克带来丰厚收入的其他产业也面临着挑战。与此相对,相对稳健且得到国家格外关注的制造业,在中国未来经济中的占比明显会得到强化,因此清晰定位自己在制造业中的位置,明确在制造业中的策略,找到为更广大制造业用户服务的模式,将成为考验欧特克未来是否能持续服务中国用户的一个关键点。

“对于制造业,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要在制造业细分领域当中能够找到有代表性的企业,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去走通这样一个数字化的道路,然后在这个细分行业当中进行复制。”肖胜凯,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欧特克的最大特点是我们的产品追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普遍的人群所使用,从而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而不是专注在一些大型项目,或者是头部企业当中做“非常高大上的东西”。“大家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欧特克的愿景是我们希望数字化技术能够成为行业普遍的生产力,帮助每一个个体提高它的数字化水平,从而推动行业和企业数字化的进展。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讲,这三个行业都是不变的,只是在具体行业当中,根据具体行业特点制定我们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

“在利用三维设计完成产品后,站在设计角度,设计师对于安装各个部件的先后顺序是清晰的,但工人对于实际的安装过程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实际上在三维部件组装的三维空间,又加了一个时间轴,变成四维空间,来模拟工程项目的一个建设全过程:根据每个部件的重量、起吊过程和运货过程,制定安装调试计划,再根据组装完配套所有的部件之后的时间,排演出工程项目的总体技术路径。”对于韩基祥来说,他要考虑的问题更加简单一些:“未来,我们正在做五维的工作:为每一个物品、元件赋予确切价值,相当于再增加一个资金轴,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组装过程中,时刻核算出即时的工程项目现金流。”

而对于欧特克来说,像韩基祥和中钢设备有限公司这样的工程师和企业用户,是其在中国市场赖以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其是否能够找到业务发展的基础;同样的,仍然拥有领先技术优势的欧特克持续的技术、产品能力提高,也是众多韩基祥们和中钢设备有限公司们事业发展的基础。此时,双方都遇到了各自业务的拐点,而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这样一个拐点,取得更多向上突破的能力和动力,将成为考验双方在未来能否获得更大生存空间的基础。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