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观察
2022-06-20

燃起中国科技之光——认识一个全新的软通动力

时间: 2022-06-20 编辑: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是天然属性;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对技术环境、商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依赖,同...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是天然属性;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对技术环境、商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依赖,同样亦然。

自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催生出社会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以数据资源为驱动的核心经济力,正呈现出指数型增长和裂变式衍生,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已然来临——新的数字时代在彻底改变人类社会以往的技术规律、商业规则和经济走势之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每一个身处其中的 IT 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都是如此:一面影响着世界,同时也被这个世界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没有企业不想参与其中,也没有企业能够逃脱数字化变革,作为中国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也不例外。

在软通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天文看来:数字技术正在帮助企业从业务模式、管理效益、组织结构等层面带来质的变化,软通动力凭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沉淀,通过将自身的服务能力横向拉通、整合后,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立体、全栈化的数字技术服务,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打造全新能力

回归本土资本市场的软通动力,如今正在加速转型步伐:从核心业务及能力布局,在保持主营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开始明确新的战略方向,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创新力量,进一步提升全栈式服务能力,选取重要行业赛道进行优化布局。

所谓全栈式服务能力,是指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软通动力横向推出的五大能力线:咨询和解决方案、云智能、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信创及开源鸿蒙/欧拉;纵向则面向金融科技、智能汽车、数字能源等新兴行业和赛道进行深耕。借助这样的战略布局下,软通动力正通过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实现自身的一次跃迁。

软通动力所打造的“新能力”,与当前整个中国本土的企业需求和国家相关经济战略密切关联。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行新基建战略,发布东数西算、双碳等战略方针后,软通动力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正以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为切入点,展开面向数字化时代的全面业务布局。其中,金融科技、数字能源、智能汽车三大新兴赛道,被软通动力定为当前明确的业务突破方向。

抓住数字经济的金融底座

在中国,想要实现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金融数字化是必选项。布局金融科技领域,毫无疑问是软通动力谋划整个数字经济的主要战略抓手。

金融数字化业务,软通动力从 2007 年就开始涉猎。彼时,在整个 IT 服务产业中,得益于金融产业信息高度密集等特性,其数字化走在各行前列,软通动力也乘势入局。

“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已服务于国内绝大多数大型银行,以及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头部客户,并在央企财务公司拥有较大市场份额,业务收入已有相当规模。”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车忠良介绍道。从最新的公司年报来看,也能佐证其言——数据显示,2021 年公司金融科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5.73 亿元,且收入基本全部由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构成,成绩斐然。而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公司在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软通动力也有意将该块业务以专业化子品牌的模式进行运作,“我们面向泛金融领域做了一个聚合。”车忠良解释道,“用'软通金科'这一子品牌把公司沉浸金融行业十余年的业务、技术、产品、服务、客户等要素资产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聚合的整体品牌形象。”

在车忠良看来,这么做是旨在以更加综合、立体、全面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商业战略和创新规划,匹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的确,伴随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深,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金融产业正在重新审视不确定性下数字化服务的应变能力。伴随业务交易线上化、业务管理智能化变革后,业务平台化和场景化正在成为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重点,特别是在用户习惯金融产品数字化后,提升服务质量体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当务之急。“传统的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依然是我们的主要阵地,在这一领域中技术升级和管理演进在持续创造更大的业务空间。而在开放银行领域,面向新兴业务和特色创新,一手场景化,一手服务化,也能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车忠良如是说。

现阶段,大型金融机构大多拥有自己强大的 IT 服务部门,来承载整个金融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使命。在车忠良看来,软通金科围绕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及 IT 服务,持续锻造专业交付能力是助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进程,仍然是目前业务战略的核心工作。而在面向开放金融的生态拓展和私域流量建设环节,其同样有许多独到的优势支持金融机构迎接全新的挑战。

以一些To B 的场景应用建设和推广为例。因为属性的不同,大多数银行的核心技术应用都聚焦在金融主业,而在面向产业的资金云、司库、供应链;面向企业端的人资、费控、会议、差旅;面向三农的两委、村民、家庭、三资、合作社;面向园区的仓储、监控、门禁、水电……等领域的方案相对匮乏,导致泛金融生态体系建设时,需要借助必要的外部资源。而从运营的角度,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金融机构一线客户经理通常擅长业务拓展,对 IT 技术、应用系统等技术名词和特性并不熟悉,在泛金融场景应用的一线推广期间,无法很好地为客户解读专业问题,也很难为产品宿主部门清晰传递前线需求,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数字化产品在创意、推广、使用、迭代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而影响实际应用效果。也会因为沟通、答疑、客户化的技术壁垒,导致推广不力。彼时,一个又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专属人员以抵近或远程“云支持”的方式,作为一个“编外”团队,承担相关专业支撑能力,在一定阶段全程陪跑,就变得无比重要。而此刻,软通动力横跨多行业的解决方案能力,及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专业的数字化运营支撑能力,就可以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车忠良强调,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提升金融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泛金融生态建设和推广运营上, 软通金科可以动用集团在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以及分布在全国的专业化团队,为金融机构提供“方案+运营”的点对点式的定制化服务,助力其场景创新战略落地。

而作为强监管行业,由于国内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相比 IBM、埃森哲等这些海外企业,更加了解国内监管政策、更加贴近国内客户需求、具有更多自主可控解决方案的本土企业,将迎来更多市场机会。毫无疑问,在金融科技领域,诸如软通动力等众多中国企业在技术力量、业务经验等层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且开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由智能终端向智能汽车迈进

如果说布局金融科技是软通动力根据国家战略和数字化转型需求进行的宏观考量,那布局智能汽车,则是在其基础之上,深入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的具体案例。

谋局智能汽车,软通动力并非只抓风口,而是有着自己的长期积累。其一,已布局智能终端超过十五年的软通动力,在汽车智能化变革的今天, 有着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经验体系可以应用其中;其二,伴随硬件标准化推进和技术差异化缩小,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同智能手机、计算机产业类似的行业发展规律,走向“软件定义汽车”的革新,此时,专注软件开发的软通动力便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其三,在汽车产业,软通动力有服务大客户的重要行业经验,由此前赋能汽车数字化生产,到如今赋能全产业链,有着极好的战略支点。

最重要的,这个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撑软通动力汽车业务的蓬勃发展。据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已达827 亿元,而 15 年后,这个数字将增长至 2000 亿美元。这样的行业规模,给了软通动力更多的市场想象空间。

在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陈力铭看来,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最大阻碍还是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及操作系统受制于欧美。而助力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则是软通动力目前正积极参与和投入的业务。陈力铭表示,未来国家会愈发重视核心零部件产品研发投入,包括操作系统,在需要摆脱进口束缚的前提下,对软通动力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在软通动力目前的规划里:围绕汽车整车厂及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打造数字化咨询、企业生产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四大服务能力,是其战略重点。其中,在技术层面,卡位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的产品研发等核心环节,是其打造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据陈力铭介绍,此前软通动力汽车业务主要围绕生产数字化进行,更多服务汽车制造厂商,而今后业绩增长点则主要围绕产品数字化进行,即智能汽车本身的数字化变革,这是客户需求决定的。

在软通动力 2021 年报中可以看到,其技术服务交付能力已覆盖底层硬件开发、ADS 自动驾驶、上层车云等多个业务,且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仿真工具链开发和通信诊断等新业务领域也有长足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汽车作为人才密集型产业,软通动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服务优势。在陈力铭看来, 由于智能驾驶领域人才短缺,专业度相比其它领域更高,软通动力的人才储备优势正在逐渐凸显。其一,经过多年汽车领域的深耕,软通动力汽车业务线目前已储备了丰富的专业人才,加之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咨询服务等能力团队配合,软通动力有数量庞大的技术人员为智能汽车业务赋能;其二,软通动力本身就有较强的社招和渠道招聘能力挖掘人才;其三,旗下子品牌软通教育可以通过与专业学院合作,直接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业务人才需求。

目前,软通动力已为十余家大型汽车厂商及龙头供应商提供从咨询到解决方案,再到交付实施及后续运营的一系列端到端企业服务,这是软通动力争做国内领先智能汽车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基本定位。

乘势双碳赋能数字能源

伴随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深化发展,其商业社会数字化转型开始具备交易基础,此刻,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势在必行。在双碳政策影响下,发力数字能源已成为软通动力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

2020年,中国发布“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伴随该战略的发布,中国整个经济供给端、需求端,以及能源结构正在产生深刻变革。双碳经济究竟有多大?曾有不少机构估算,截止到 2060年,与双碳概念相关的产业投资将超过 150 万亿元。这其中,电力行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行业,谁能掌握行业话语权,谁就能在双碳政策下受益。

此前,软通动力能源部门已是电力、电网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服务提供商,对行业已有一定积累。在此基础上,软通动力正紧跟行业发展,将目光转移至新能源领域,如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

软通动力数字业务副总裁施宁表示,现在中国电网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已相对较高,真正需要加码数字化手段的产业,是社会面正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基础设施, 这些清洁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结构转型主力,由于地理位置分散、产出电力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愈发难以管理,正在制约双碳落地。而软通动力提供的各类能源监管平台,则可以很好解决这类问题。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一直有专业团队跟进产业发展。

目前看来,软通动力为赋能能源数字化转型,正在以绿色能源产品为主导,意图打造出风光储充多能互补信息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在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其已研发出电网基建业务、电网运检、安监应急、智能供应链等数字化系统,而在能源专业服务方面,也开始落地专业地图、智能数据网关、电缆设备精益化管理、能源规划高级计算等专业能力,帮助能源企业降本提效。施宁以和某央企能源投资集团合作为例,目前,软通动力正在通过智能终端为其下属电厂提供数据采集服务,让数据产生更多价值,且为其 8 家下属分公司搭建了发电运营管理系统。

可以预见,优秀的产品技术正在为软通动力构建出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而在业务扩展层面,其则更有先天优势。在双碳政策执行落地初期,更多企业为了抢占先机正在加速部署能源产业,科技巨头也不例外。在双碳垂直领域,这些企业有技术储备但缺乏对垂直行业的深度了解,此时,软通动力这类有技术积累,对产业有深刻理解的公司,就颇受青睐。

在生态圈内,跟随行业头部企业的脚步,软通动力正在间接扩大市场份额,与生态伙伴一同扩展市场。如施宁所言,在数字能源领域:一方面,软通动力在发力谋局向前;另一方面,也在强调生态建设,同互联网巨头加深交流,他们关注云,而软通动力关注数字能源, 做到各司其职,共同发展。

毋庸置疑,像软通动力这类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服务型企业,在双碳时代,一定能拿到更多市场份额, 深入到能源央国企新业务中,提供更加完善的能源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一个能够读懂环境变化,并总能先人一步做出正确判断,用创新调整业务方向,顺势而为的企业,总能成为行业领导者。而软通动力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商,它虽然体量庞大,但却能够时刻保持市场敏感度、保持创新能力、保持果断的落地执行力。

在经过市场沉淀后,今天的软通动力,早已不再是仅仅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单一商业体,他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所做出的贡献,正在让其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赋能者。在未来,人们需要认识一个全新的软通动力,让这台数字机器更具价值。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