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22-06-20

赋能业务线,软通动力全栈服务力源自何处?

时间: 2022-06-20 编辑: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千行百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千行百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的同时,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一家拥有深厚行业经验积累和全面技术实力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看到了未来的“商业蓝图”,迅速布局,经过长时间的投入和沉淀,形成包括咨询与解决方案、云智能、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信创和开源鸿蒙/欧拉等在内的五大服务能力线:以咨询为牵引,作为跟客户的接触点,云智能为技术和行业应用提供来自技术底层的创新“涌动力”,智能终端和工业互联网具体走到应用前台,信创和开源鸿蒙/欧拉帮助客户实现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等关键环节国产自主化的端到端全栈式服务能力。

可以说,软通动力此次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业务能力领域,实现从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再到操作系统的企业数字化需求的全域覆盖能力,开辟更多业务机会。同时,也从技术成熟度上,尝试一种贯穿技术从孵化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成长路径,在技术上赢得更多可能性。

如果把软通动力五大能力线在市场上做横向对比,也不难发现,实际上其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市场野心颇大。

“点、线、面”,梳理企业转型路径

软通动力的咨询与解决方案业务对标的是埃森哲——软通动力对此从不讳言。

2020 年左右,数字化技术的加速迭代和行业应用的持续深入,使得客户的需求在变得更多元化。“之前我们的企业,往往会通过一些国外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梳理发展思路。例如麦肯锡。”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杨念农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到了现阶段,全球企业对于数字化能力的需求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外的经验已不足以给中国企业更多的指导,而且对于本土企业来说, “国家有国家的战略,大的战略咨询给出的规划,该如何结合到企业本身业务发展?该如何结合行业特点?该如何结合行业发展趋势?”

杨念农认为,中国本土企业现在需要的不仅是“战略咨询”,而是能把战略规划落地为企业的业务规划,进而映射到 IT 规划一个完整的咨询过程。

软通动力的咨询与解决方案业务要做的就是这件事:凭借自身多年服务中国本土企业的经验以及在各个行业中积累的知识,把以往的战略咨询落地成业务咨询和 IT 咨询。

为此,软通动力推出“软通咨询”独立子品牌,并找来曾担任过日立咨询副总裁、戴尔咨询副总裁、拥有超过 20 年行业经验的杨念农担任领导,统筹软通动力的咨询业务。

相比习惯于从管理咨询入手的传统咨询公司,软通咨询的定位是数字原生企业,即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行业和智能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数字化技术方案设计、数字化变革实施辅导等全栈数字化咨询服务。涵盖咨询规划、业务规划、IT 规划、IT 实施、基础设施、持续运维等全生命周期——这也使得软通动力为客户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更聚焦、更现实。软通动力称之为“咨询 2.0”。

“在这种情况下,软通动力希望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方式逐步扩展,帮助客户梳理转型思路,共同寻找创新点,以'速赢'的方式,快速试错和创新,为客户带来业务转型。”在杨念农看来,针对用户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共同创新”方式为其提供相关服务,是其未来目标。

目前,软通动力咨询业务的主要目标客户有两类:大客户和腰部客户。对于前者,软通动力希望能够帮助其进行数字化的诊断、分析,探索企业数字化发展方向, 进而制定解决方案,而且还可以结合各类数字技术,不断主动创新、求变,而对于后者,软通动力则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方式,通过具体场景应用,帮助其进行数字化创新——杨念农将其称为“轻咨询”,即根据客户的痛点需求,进行诊断建议,快速在数个月内实施见效,让客户能真正体会到数字化转型和咨询带来的价值。

目前,软通咨询已经在制造、交通、能源、高科技、零售等行业拥有众多客户,并已建立了包括:数据使能、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云咨询、企业安全等在内的七大能力线——这实际上就在软通动力的咨询业务中,形成了一个由“行业”与“能力” 互相交织、动态调整的二维业务发展路线。

杨念农认为,对于软通动力咨询业务,未来,从能力线上,重点关注领域将是数据使能、安全和智能制造。“中国毕竟还是制造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要想让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只能利用数字技术帮助这些工业企业迅速提升制造生产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围绕制造业展开的新兴能力——无论是工业互联网,或者更大的产业互联网,都将有很大的空间。”

如果将能力线的规划映射到行业线,杨念农首先提到软通动力咨询业务未来关注的重点行业,第一个就是制造业,其次是大健康领域,进而还将包括新能源等行业。“当然,在当前的形势下,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完全靠自身的能力符合所有行业客户的所有要求,生态化肯定是一个必然趋势。”杨念农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长,因此在未来的业务发展过程中,软通动力咨询部门的职能除了要能够带动软通动力自身能力成长, 持续服务客户外,也会与生态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帮助终端企业用户选择到适合的产品和平台。

技术和应用创新的“底座”

2021 年,软通动力将云计算、大数据、AIoT 以及数字化咨询等部门能力进行整合,统一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上云服务。

这一战略背后,其实是企业从云时代向数智化进阶的“缩影”——企业的需求从传统云基础设施的搭建逐渐向 PaaS 和 SaaS 转型。也就是说,云更偏向于技术架构和底座基础设施,当企业应用上云之后,在云端产生数据,需要通过智能化或者数据聚合的服务来帮助客户产生价值。

此刻,基于数据的应用和挖掘将成为衡量云 MSP 服务商的重要维度和指标——围绕数据,帮助企业释放数据价值,实现数据与企业业务的紧密融合才是重点。

“如果说过去云MSP 的工作是帮助企业用户更好地实现对 IT 基础设施的弹性、敏捷管理,那么新趋势下,云 MSP 更强调在应用端展开全面的云化服务,更加高效地部署业务应用,以及更便捷地开展数据分析。” 软通动力副总裁霍宇认为,这就要求传统云 MSP 除了提供云咨询、云迁移、云适配和云运维外,还需要基于云原生的应用与开发,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等服务,这正是软通动力的优势所在。

首先,软通动力一向以服务大客户为主,客户体量较大,拥有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开发服务。

其次,软通动力的能力与云原生具备天然的融合度。从技术角度来看,云原生的容器和微服务,更偏向业务层,软通动力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工具和端到端的交付能力,同时还能提供经过市场验证和检验的实施“方法论”,真正以“一站式”上云的方式,为企业的云原生应用开发及云原生的转型构筑坚实的创新基石。

最后,在“云战略”加速落地的过程中,软通动力与众多云厂商建立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除了主流的云厂商外,软通动力还与信通院、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开源鸿蒙和欧拉等开源社区保持紧密合作。

目前,软通动力对客户的数字化支撑已从原来的研发、营销、IT 服务延伸到咨询、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领域,构建起一套全栈式、端到端的云智能服务,覆盖云咨询、云原生开发、数据智能、云管理、云安全等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云 MSP 厂商不同,由于很难撬动企业的上层应用,软通动力并没有选择将云转售、云迁移或云优化作为切入点进入市场,而是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从企业的云应用入手,以全栈式的能力——无论是云咨询,还是基于微服务、K8S 的应用开发,以及后续的数据和业务使能——从上往下切入市场,既保持了与企业之间更大的服务黏性,也对传统的云 MSP 形成“降维打击”。

在云业务的发展道路上,软通动力主要把握三个重点方向,即 IaaS、PaaS 和 SaaS 三个阶段,时刻关注客户业务需求变化,加大在安全信创领域的投入,比如开源鸿蒙和欧拉,与云厂商市场动态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过去,AWS 的客户偏向运维端,讲究持续性和降本增效,而国内的云厂商阿里、华为更偏向业务端, 虽然看起来很'重',且成本高、交付周期久,但这是客户需求所驱动的。”霍宇表示,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定是“Dev”+“Ops”的相互融合。在这一趋势下,云服务厂商也势必迎来架构上的调整,需要更专业且拥有丰富行业解决方案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经验的合作伙伴,这就是软通动力的商业机会。

“超级终端”智能终端全栈服务能力

软通动力的智能终端业务,诞生于 3G、成熟于 4G、突破于 5G。2010 年,软通动力进入智能终端领域,是全球第一批围绕谷歌 Android 系统,提供操作系统定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服务商。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系统平台、软件应用和终端间愈发紧密互动,推动终端智能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加深。未来的智能终端设备将不再是单品规模化增长,而将走向以系统和软件为核心驱动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显然,产业的升级和迭代,对于软通动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为此,软通动力成立了“智能终端”子品牌,代表了聚焦智能终端行业,全力进军这一主要赛道的决心,其意图通过技术能力构建和资源储备,高效整合并拉动公司在核心技术、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匹配并引领客户能力的构建与业务发展,为全新智能终端产业赛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和创造力。

“智能终端的产业链分为三层 :上游以操作系统和芯片为主,中游是设备生产厂商,下游是各类元器件供应商。”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黄立表示,以往软通动力专注在生产和设备制造商,接下来的核心发力点将往产业链上游走,比如操作系统领域的开源鸿蒙,芯片领域的海思等。

此外,软通动力内部组建了业务发展委员会,协调相关部门的资金调配、业务协同和组织拉通,在消费、芯片以及车机市场逐步构建公司的竞争优势,进行赛道卡位和业务拓展。

据黄立介绍,当前,软通动力在终端软件研发、硬件研发、测试、芯片、互联网和云的五大核心技术领域都有布局,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积累,通过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智能终端产品。“我们从硬件产品逐步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合作等在内的智能产品全栈式服务演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业务赋能。”黄立如是说。

其中,消费市场面向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终端品牌厂商为其提供模组开发、硬件设计、操作系统定制验证、软件开发和测试服务。芯片市场主要面向国内芯片厂商,提供芯片设计、系统开发、集成认证等,车机市场则是为汽车主机厂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联网等产品的研发服务。

在操作系统层面,软通动力始终保持与开源鸿蒙间的紧密合作,围绕开源鸿蒙系统的核心能力,打造软硬一体化交付方案。

也就是说,软通动力具备了重塑整个产业链条的适配能力:将手机芯片企业、车联网在内的刹车、电机控制等汽车零配件供应商接入,然后与云服务商、IoT  设备商、操作系统生态联合推出物联网解决方案,让智能终端真正成为智能家居、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应用的“超级入口”。从而,形成软通动力的核心价值——即打 造从硬件、软件、解决方案到人才整合的全栈式服务的核心价值。

简言之,软通动力在智能终端领域具有全栈服务能力,可提供覆盖终端产业链和行业应用需要的全方位的技术能力。通过“超级终端”生态的构建,涵盖从智能物联设备连接、到操作系统生态整合、到云智能服务和行业应用服务,进而可帮客户构建覆盖底层连接到上层应用的“超级入口”。

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有力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面向新的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将加速转向“以用为主,以用促建”的新方向。为此,工信部先后出台了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应用多项政策,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功能体系的建设。

如今,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从龙头企业内部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应用环节加速从“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单点应用,向全环节、全流程综合集成应用和多领域系统创新延伸。应用模式也逐步构建,探索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应用模式。

从商业模式看,当前工业互联网领域,大概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造业本身的龙头企业。本身具备强大的行业知识和 IT 能力,支撑整个产业链条的数字化,第二类是 ICT 服务商,专门提供技术服务和平台能力,具有丰富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但缺少过硬的行业应用经验,需要更专业的合作伙伴来帮助他们开发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

“软通动力在企业端服务客户的经验相对丰富,而且在应用端也拥有完善的技术储备,这是软通动力的核心优势。”软通动力首席数字官彭强强调,不同于传统工业软件出身的厂派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软通动力不是核心技术的提供商,而是核心技术的服务商。通过与底层的云服务厂商,比如华为云、阿里云以及 AWS 等主流云厂商合作,基于对底层技术的了解,以集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理解成,针对工业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需求的场景,然后由软通动力提供技术和资源的高附加值集成,变成客户的解决方案。

目前,软通动力已经形成端到端的一体化数字服务能力,在技术端、企业端、行业端等不同角度助力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完善。

在技术端,软通动力以 5G、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基础,积极构建“云 – 边 – 端”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重构行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传统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进化。其中,基于 5G 网络升级优化后打造的云智能工厂,成为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的典型样板,结合物联网创新的应用集成性,打造了通用性极强的端云一体化平台,可以拖拽式快速完成应用开发,加快应用创新速度,从而实现快速推向市场的需求。

企业应用端,软通动力搭建高效灵活的企业服务平台作为中台组织,为前台提供高质量、专业、高效、低成本的企业服务,在后台,以精益管理和数字化手段,支撑公司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升集团综合销售、服务和管理能力。

行业端,软通动力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交付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成功解决方案经验,为工业互联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可能。

“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内涵是数据链的顺畅流淌。即把合适的数据 ,以合适的方式, 在合适的时间, 传递给合适的人。所有人做出决策的前提,都基于大数据,这就实现智能工具与智能决策。最终,由信息网络支撑的互联互通,向数据与知识支撑的自主智能发展,推动数字化工业。”在彭强看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结构 ,建设数据采集、使用、整理等数据基础设施,才能确保数据可信赖性,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不过,对于当前的工业企业而言,推进工业互联网的更新迭代,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企业的需求,软通动力有着两个不同的应对策略:首先,以“产业链生态”的方式,聚焦龙头企业,帮助他们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比如平台的建设、运营、供应链和销售端应用的开发等,从而带动他们的产业链生态企业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条。

其次,通过与腾讯、阿里等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的合作,建立地区性或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软通动力提供一系列工具,中小企业按需选择接入,以此实现工业互联网转型。

彭强透露,软通动力在工业互联网的赛道主要涵盖智能汽车、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方向。其将在赛道的基础上从三个方向进行能力输出:第一,新能源行业,孪生是一个必选项,第二,保持泛云的属性,与核心技术厂商保持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三,构建可信、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虽然当前工业互联网可能在局部实现容易,但是整体上实现比较困难,因为中国整个工业互联网体系里面仍有巨大的鸿沟——比如,工业软件仍以国外为主,所以实现全部工业互联网的自主可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彭强表示,软通动力将端、管和底座作为切入点,持续加深与开源鸿蒙生态的合作,未来工业互联网终端的操作系统会逐渐被开源鸿蒙替代。“软通动力的工业互联网更强调的是综合能力,既要有底层、中台的能力,也要有应用的能力,然后基于收集的数据, 通过不断的算法分析,为业务赋能。”

国产商业操作系统的“提供者”

数字经济时代的领先,需要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如果说要在基础软件“三驾马车”里选出一个“灵魂核心”,那么答案一定是操作系统。但在主流操作系统里,几乎很难看到国产操作系统的身影——没有话语权,何谈创新和超越,一旦被“卡脖子”,也只能“被动挨打。”

“鸿蒙”操作系统 (HarmonyOS) 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的重要“探索”, 2020 年和 2021 年,华为两次将基础能力代码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Harmony(开源鸿蒙)由此诞生。

作为 OpenHarmony 的重要参与者与支持者,软通动力十分看重 OpenHarmony 在研发和技术生态层面的优势,并在前期做了大量投入, 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且专门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鸿湖万联(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承接软通动力 OpenHarmony 战略,深耕 OpenHarmony 技术,聚焦垂直行业领域,提供 OpenHarmony 产品全栈服务及解决方案。

操作系统的成熟,商业化是一个重要标志。对于软通动力来说,同样避不开商业化的难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和服务走向商业化的前提, 是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和能力。

目前,软通动力基于 OpenHarmony 已经完成了三个方面能力的建设:首先,芯片的适配能力,已经可以识别国内大部分半导体行业特定类型的芯片,在此基础之上,推出了产品的开发版,比如启航和扬帆等系列,实现了从芯片适配到开发版操作系统的应用部署,全栈式的能力覆盖。

其次,操作系统的研发能力。在商显领域发行业界第一款富设备的操作系统——Swanlink OS,为商业楼宇、办公、教育、金融、出行、零 售、酒店/餐饮等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从智联到智显的数字化使能服务,并通过了开放原子基金会的兼容性认证。同时,软通动力在商显领域推出了首款基于 OpenHarmony 的电子哨兵,后续还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最后,解决方案能力。针对特定场景和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 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指导下, 软通教育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性的OpenHarmony 师资培训班,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师生对 OpenHarmony 的认知与理解。凭借产教融合,运用专业化协同育人的理念,打造开源鸿蒙人才的培养体系,为生态的繁荣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涌动力。

“软通动力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公司,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自身的能力,为信创以及实现软件自主可控的目标,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秦张波看来,对开源鸿蒙领域的投入,软通动力下定了“决心”——成为中国未来自主商业操作系统的提供者,并从行业、产品和服务三个方面赋能和创新。

秦张波介绍道:行业方面,软通动力将聚焦针对行业的商业发行版,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及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下,未来拓展至交通、运输等国家基础行业,在产品方面,软通动力将不断打造模组,磨练自研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的输出能力,在服务方面,软通动力将以产品为中心, 帮助行业客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

“对于 OpenHarmony 这样一个开源项目来说,离不开像软通动力这样懂 OpenHarmony、能落地、可深度参与的数字技术服务商,所以软通动力更希望扮演 OpenHarmony 生态传播者的角色,与合作伙伴共同构筑开源鸿蒙生态,加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完善产业链的进程。”秦张波如是说。

写在最后

在与软通动力沟通的过程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生态和能力。显然,在变化莫测的市场当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做到“绝对”独大。生态,恰好能更好地联合厂商之间的“能力”,以互补的方式,将蛋糕做大,将服务能力变强。

我们总感叹企业背后那些相似的发展规律:在关键时刻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软通动力正是这样。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始终把用户的需求作为推动服务创新的核心要素,用来自行业客户的需求作为服务价值判断的依据,不断尝试业务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由此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从而在成就更多用户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