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在2021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在大数据的世界里,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尤其是那些龙头的企业,虽然他们投资了大量的成本去解决这些挑战,但效果非常有限。”刘智宏,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日前在一次媒体活动时,分享的IDC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应用企业当中,自认拥有足够的可用于市场分析的数据的企业,只占被调查企业的44%:而且只有29%的被调查企业管理者认为,当他们在做业务决策时,现有的数据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给出有效的支持。
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刘智宏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是与ERP一样“历史悠久”的企业管理软件之一,其最核心的价值,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收集、管理和分析,从数据中发掘对企业业务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在软件信息化时代,BI凭借可量化定义的准确性特点,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相当信任的数字化手段之一。Qlik就是这一领域的代表厂商。
在刘智宏看来,虽然企业IT应用已经从软件时代走进了大数据时代,数据量获得了几何数量级的增长,但是对于应用企业来说,实际上对于数据的利用能力和应用效率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对于众多的企业而言,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数据对于企业业务的价值,但是这种认识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真正在企业的现实业务层面发挥作用。这其中,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数据素养能力”的缺乏是发掘数据价值的第一道门槛。“当企业的管理者在反思,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用了那么多的工具、科技,还是难以从数据中真正获得对业务产生直接价值的能力?”刘智宏强调,这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常常会发现:除了科技手段以外,他们自身的数据素养不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算拿到了很多数据,大家还是很挣扎怎么才可以凭借商业的洞察力来做决定?”
其次,现在众多企业难以从数据中发掘价值的根本原因,与企业不同部门对于数据的理解和认识不统一有关。“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会把数据集成和业务智能分开成两个独立的领域,前者交给IT部门去实现,后者由业务部门来主导。而这从根本上来说,就使得在同一个企业中,在对数据的关注点、处理工具、应用机制等各个方面上,产生了差异,导致企业对于数据的应用缺乏一致性,产生了孤岛。”刘智宏分析说:一般来讲,IT部门关注的数据,通常都是历史数据、静态数据,IT部门的工作原则往往是被动处理这些静态历史数据;而对于企业业务部门而言,所谓业务智能,需要处理的是即时问题,因此业务部门除了要关注历史静态数据外,更多需要即时数据的支持。“例如,刚刚在零售门店产生的问题,需要管理层立即给出处理决策,那么管理层显然需要更多的即时数据。但是在现有的企业数据应用框架下:IT部门传统意义上的平台显然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我们常常将其称为被动的BI,或者被动的商业智能。”
与被动商业智能相对,Qlik提出了一个“主动智能”的概念。“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Qlik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概念,帮助更多企业更新应用数据的观念,结合应用Qlik自1993年以来所拥有的技术,让数据真正在企业的业务中发挥更大价值。”刘智宏说。
从Qlik提供的相关资料看,其提出的“主动智能”概念,更多是强调在企业的IT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融合、合作,弥合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两个数据孤岛之间的裂痕。“我们称之为数据分析管道:这个管道可以打通IT和业务两个孤岛,帮助企业从被动BI转变为主动智能BI。”刘智宏解释道:“我们希望对于应用企业而言,数据分析不是在事后处理,而是在当时即时处理。而且,是通过整个数据生命周期来做分析、协同来产生洞察力。”他尤其强调:对于应用企业而言,一个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应该是从数据产生的那一刻开始的,然后完成一个系统化、自动化的处理过程,最终落实在企业的现实业务中,并产生效益和成功。“这对企业来说,是提高投资回报最好的方法。”
作为“主动智能”数据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支撑,刘智宏也重点介绍了Qlik在BI技术和产品工具层面所能提供的具体能力。
首先,Qlik能够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力,“针对数据整合,Qlik可以帮助客户把不同的数据源——包括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原始数据,以及最后的商业数据整合在一起。”刘智宏说:“我们采集数据的方法是实时的,而且是自动化的,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工的参与。同时,我们会提供一些企业的数据指标或者企业数据目录。这对于客户来讲,他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数据是放在哪里,而且数据有什么样的用途,这样他们就可以针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治理和访问,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对于数据的分析服务,是Qlik“主动智能”的另一个重点。“使用Qlik Sense实现分析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关联差异、增强分析中的人工智能和主动分析。”刘智宏说,所谓“关联差异”实际上是Qlik在闯荡BI领域初期就已经掌握的专门针对关联分析的专利核心技术。“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新科技也加到了专利注册中去,不再像二十几年前的核心技术,而是增加了现在最常用的自然语言处理(NLP)。”至于“主动分析”,刘智宏强调,现在Qlik为企业客户提供的方案,“都可以实现主动分析,相比被动分析有一些差异:很多是自动化和采用实时数据。加之采用了关联引擎,所以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有洞察力的报告,不再只是仪表盘:让客户可以看到问题出现在哪里,以便及早做出业务决定,也就是数据驱动的决定。”
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刘智宏也谈到了关于企业提高“数据素养”的问题。他认为,所谓“数据素养”,从根本上说,是需要建立一种“数据驱动决策”的意识和行为模式:“在公司,上上下下的沟通,都需要养成用数据来沟通,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支撑一个决定的习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