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长乐机场出发,沿沈海高速向西北行驶约40公里,这是坐落着国内唯一在自贸区内建设的大型会展中心——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虽然近些天连续的阴雨天气让这座会展中心略显冷清,但不日前,这里曾万头攒动,4月26日-29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此举办,为全国公众汇报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果。
回眸数字峰会,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电子、戴尔科技等行业龙头集中亮相展示了一批最新科研成果,其新品率超过50%,吸引了超17万人次观看。峰会背后更是吸引了超过500家央企、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参与招商对接,洽谈总投资额超3188亿元。而作为主办方的福建省,在发布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VR/AR、卫星应用等多达205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同时,实际落地与企业签约项目超过60个,总投资额达2861.84亿元。
无疑,数字中国建设早已不是一纸概念,它已然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巨大变局。
“数字化”变局
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始,就正式踏入数字化进程,伴随互联网强势崛起,例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开始涌现,到2002年前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也开始进入初创阶段,而后百度、腾讯等搜索、社交公司在中国人口红利的加持下得到空前发展,强势跻身世界500强,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彼时中国数字经济商业模式还以新闻门户、邮箱业务、搜索引擎等业态为边界,以增值服务和信息传播为核心。二十年前,数字技术多为概念,还不足以使改变商业结构,且在2000年前后伴随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互联网产业也经历了多年低迷,才进而转向高速增长。
在2003-2012年期间,中国数字经济才驶入快车道,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网络零售业率先入局,开始改变中国快消品销售格局,令国内实体经济发生深刻变化。2003年初,阿里巴巴推出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以价格、便利性、产品多样性等优势对实体店铺产生冲击,同时优秀的本土化商业模式也迫使海外商业巨头ebay败走中国,淘宝网由此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C2C平台,此后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凭借精细化运营赢得消费者青睐。早在15年前,中国网络零售额就已突破一千亿大关,而后每年增速均保持在50%之上,成为中国重要核心支柱产业。
就在电商站上历史舞台同时,网络社交等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使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QQ”、“微博”、“微信”等个人社交软件的出现,使网民个体开始规模化参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彼时社交网络服务的普及,开始代替传统电话、短信等通讯形式,使公众之间的联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拉近了个体之间的沟通距离。2005年,社交巨头腾讯旗下聊天软件QQ注册用户正式过亿,曾引发社科机构热议,表示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转变,社会个体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的深度参与公民。
截止2010年,中国已完成数字化转型基础架构搭建,而后十年,国内经济社会驶入十年大变局阶段。
伴随移动互联网规划化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已深度形成以移动化、个体化、生活化为特征的基本结构。以信息互通为基础,智能设备开始全面连接起公众的线上和线下生活,在变革期,中国数字业态的两大特征已明显成型。其一,传统行业开始互联化。以最成熟的快消零售业为例,目前几乎涵盖民众社会生活的常用服务均已向线上转移,滴滴打车、美团外卖、货拉拉等用算法平台服务民众,为个体商户提供新机遇的模式已受认可;其二,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创新开始不断涌现,例如摩拜、联动云等共享出行企业,它们突破了原有物品单独所有权限制,在交通领域开创出随用随租、随用随有的商业模式,通过模式创新,为中国数字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当下,数字转型已是中国脱离不开的核心战略,它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正在推动制造业、能源、建筑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目前,虽然中国各产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尽相同,如工业、医疗、政务服务等处于萌芽阶段,而零售、网络营销等却已步入成熟阶段,但各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增速却都保持高位增长。
经过十年变革,中国数字经济总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二,年均增速达15%,数据量占据全球超过20%。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赵辰昕介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不断深度融合使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非常明显,数字化转型使相关制造企业成本降低了17.6%,营收增加了22.6%。支撑这些数据的背后,便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制造的结果。
数字中国下的产业变革
在数字中国展会现场,湖北长江电气负责人兴奋表示,自去年企业生产线刚刚完成一期智能化改造后,二期智能工厂就立马动工,以往靠人来深加工的制造、拼装环节,数字化升级后生产效率立竿见影提升了30%以上。原本一批设备基本上是8到12天可以完成,那么现在生产周期可以压缩到5到8天。
而另一位电子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则谈到,该企业曾长期面临下属工厂数量多、分布散且子公司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半成品库存居高不下,物料库存限制生产,以及必须压缩OTD时间以提高订单交付效率等难题,但通过搭建数字化多工厂排产方案,每个工厂的订单及生产情况、物料供应情况均可以在集团系统实时显示,并按需进行智能分配调度。通过生产计划的稳定滚动,实现了每座工厂间的高效协同合作,成功解决了了自动化供单释放比例低、自动化供单调整过多的状况,使得该企业订单满足率提升20%,整体产能损失率降低了30%。
从南到北,如今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工厂正在经历一场全面变革,变革背后,蕴藏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动力。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工信部已经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要基本普及数字化,十年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要全面普及数字化等愿景,同期要求相关部门要辅助企业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在红利释放期,各类依托数字科技的初创企业及科技龙头正在细分市场,开始将触手延伸至更为宏观的基础产业,诸如数字政务、数字城市、数字民生等领域。
在展馆一隅,中立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优刻得展示了为满足地方政府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的要求,而在厦门搭建的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截止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市六个区域,涵盖信用服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旅游出行、公共安全等领域,开放数据总量达9,716,934条,开放资源目录830条,开放安全目录44条。
而另一家参展商飞利信则展出了为满足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多层次应用需求,而打造的智慧城市高分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以高分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KingMap为支撑,针对城市管理各领域提供集海量、多源异构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发布、WEB服务、应用搭建和运维保障为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据悉,该平台在在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市项目中,已完成17个子项目建设,覆盖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城市服务四大方面,大幅提高了漳州开发区的政务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能力。
中国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
毫无疑问,当下数字化赋能的中国产业正在为全球发展提供样本,在数字化应用层面,中国已具备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三大要素。
首先,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完整且健康的数字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中国企业,也包含IBM、英特儿、戴尔等海外公司。中国强大的资本实力及研发能力正在带动全球产业链核心向其转移;其二,为了维持数字经济的增长和投资,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补贴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同时中国政府大力保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等行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稳定的商业环境,同时给了海内外投资者长期信心;其三,中国近些年对于人才培育的重视,保障了企业可以通过强大的学术系统来获得顶尖人才支持。无疑,拥有庞大数据的中国市场是目前最能适应新技术,培育新商业模式的沃土。
在国内,从横跨5G网络的强大数据中心到“toC”的智能用户设备,上中下游均已形成可观的规划化效应。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公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截至2020年底,网民规模增长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0.4%,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据超过2亿。实际上,国家相关机构也预测到,未来一年,国内75%的企业应用都将介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元素,这将加速中国引导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弥合数字鸿沟
就在各产业数字化进程方兴未艾之际,数字中国建设也存在短板,需要补齐。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直言指出,城乡用户的宽带体验还存在不小的差异,数字应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发展也不均,数字服务还有许多的盲点。
确实,例如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中,仍有半数不常使用或没有使用过互联网服务,对于年迈的来人,他们对于新兴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健康码、支付码、网约车、智慧医疗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应用,却往往让他们无所适从。同时,城乡之间的数字化差异也不容忽视。
想要弥补数字鸿沟,需要加快信息网络公关服务的覆盖范围,推进落实数字乡村、落实数字农业,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距离。在社会中,科技企业要配合社区等基层服务机关推送移动互联网程序老龄化改造,降低信息工具使用门槛,让特殊群体也不在数字社会掉队。
中国的数字化变局,终要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落点,不让每一个人掉队,才是数字中国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