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4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处以182.28亿元的行政处罚,成了当天最大的新闻。而就在此前不久,2020年年底,阿里巴巴实际上已经因为在银泰商业收购过程中,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的相关规定,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照《垄断法》处以了50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对于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处以连续大力度的行政处罚,意味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构建健康商业环境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
建立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到底有多重要?其实我们可以对比另外一件事:随着”棉花“事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一些跨国公司的服饰品牌被纳入到消费者自发”抵制“的清单。根据普遍的商业规律,于是开始有人认为国货的机会到来了。但随后出现的,却是一些国产品牌球鞋涨价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在某网购平台,李宁某款运动鞋,涨幅达31倍;安踏品牌某款运动鞋涨价8倍……虽然,该平台后来回应称,涉事球鞋价格为平台卖家个人设定,事发后,平台已经对20款”卖家表示价格波动过大“的球鞋进行了下架处理,但是依然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新华社为此专门发文批评称,“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这一波价格上涨明显超出溢价范畴,远离价值规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涨价数十倍,显然不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人民网也发出评论,批评炒卖“国产鞋”是”消费广大消费者的爱国情怀。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中国本土国产球鞋无论是从材质、设计、品牌……都具有了与国外同类品牌一较高低的水平,但是,当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却因为个别商家的错误操作,失去了终端用户的信任和好感。一方面,这是个别品牌、个别商家急功近利、赚快钱的商业逻辑所致;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在中国市场整个商业环境里,作为产品提供方,还是缺少对产品消费方的尊重和敬畏——整个商业环境中,少了一点踏踏实实诚信经营的精神,多了一分总是希望“弯道超车”的投机心理。
事实上,目前中国本土各个产业领域都格外重视“本土化”,在高科技领域也都在讨论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对于中国本土产业的重要价值,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开始认可本土技术、产品、服务对于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关键作用:用户选择因子的改变,对于整个本土科技产业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最佳的发展窗口。那么,中国本土科技产业就要回答好一个问题:到底该怎样有效占领在该轮“本土化”大潮中,由于跨国公司“退潮”而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
当然,继续加大技术投入,从技术、应用场景、产品等方面为本土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关键,则是要对本土用户——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心存敬畏,放眼长久,脚踏实地,多些坦诚,少些套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信中国消费者和企业用户能够体谅本土科技企业起步晚,所以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但是,我们不能原谅把用户当成韭菜的、唯利是图式的野蛮成长。相信这也是阿里巴巴连续被罚所要传递出的信息,而如果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和其他各种商业机构能够从中有所体会,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理念,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商业环境,那么中国各个产业的腾飞则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