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观察
2021-03-12

收购不合并,吉利的豪赌是未来

时间: 2021-03-12 编辑:

延续了十多年前最让人质疑的收购案例,吉利和沃尔沃合并消息终于在2021年2月27日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延续了十多年前最让人质疑的收购案例,吉利和沃尔沃合并消息终于在2021年2月27日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不过,这个看似正常的合并案例,却引起了众议。所以有人将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方案形容为“合而不并”。

这里形容的是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的内容: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真正实现业务整合的最大价值,强化科技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从官方给出的合并方案来看,吉利与沃尔沃所达成的解决方案是成立新的动力总成业务公司,其体系属于吉利集团架构之中,研发的技术专利可为双方共同使用,以此实现共赢的目标。

吉利的豪赌在最初收购时,停留在沃尔沃品牌中的各项技术层,但是打工者不给老板面子,始终坚持股份可以分,技术不做共享的原则。既然即便有股份,吉利也无法掌握沃尔沃的技术核心,那么为什么不能以合作共赢的形式来共谋市场的新方向?

吉利还真的做到了,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三方成立领克合资公司并以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商业模式与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形成了互补。而极星则是吉利和沃尔沃探索高端电动车领域的又一成功品牌。

吉利和沃尔沃合作共赢的方向既定,以合资新品牌的模式顺利的进行行业探索。接下来,双方合作会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以此来更新集团体制下的产品技术,或去探索To B的新领域。

双方实现了共赢,控制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而且再往长远的方向来看,吉利还有比控制权更为重要的事情去做。

当商业合作的职责,变成自身生存的法则

1997年刚成立的吉利,像一位刚入行的“新手”,没有技术,质量自然也成了人们口中的诟病,但李书福却冲劲十足。质量有问题,就将一批不关的产品用压路机销毁,口碑影响了销量,则降低价格,“造中国最便宜的轿车”成为了当时李书福的目标,而低于3万元的价格,帮助吉利挤进了汽车市场。

进入汽车行业,并不代表成功。纵观20多年前的中国汽车行业,2003年整个市场开始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汽车销量迅速增长,私人购车的比例首次超过50%。面对“战火连绵”的市场,合资及外来企业成为了消费者青睐的品牌,中国企业则顶着压力,不断寻找突破口。但事实并不尽人意,例如2010年的汽车销量,朗逸、凯越、捷达等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着十万以下销量排行榜的头牌,10到20万左右的中级车销量更是如此。

此时的吉利,也不过是刚有好转,股票价值也有所上涨,不过仍是小众品牌,但依然用16亿美元现金和2亿银行票据收购了沃尔沃。沃尔沃则被称为当时福特手中的烫手山芋,弃之可惜,食之乏味。即便这样,这个收购的案例也被称为了“蛇吞象”,因为彼时的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成功的案例,技术、管理、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对接问题,致使中国企业家无从下手。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吉利在收购之后,也确实做到了福特所提出的诸多条件,更没有通过拆分沃尔沃,来实现对沃尔沃技术资源的利用,李书福在当时强调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以此来保证沃尔沃的独立性,让吉利和沃尔沃能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共同成长。

随后,沃尔沃在吉利的协助下,2015财年的全球销量中首次达到了50万辆,营业利润扩大至上财年的3倍以上。吉利控股则在这一年里代替奇瑞成为2015年出现在前十榜单中的新面孔。紧接着消费升级成为了大众话题,汽车消费的趋势也明显偏向高端化和年轻化。吉利也意识到了这点,希望不断尝试冲击中高端消费者。

而在吉利和沃尔沃分开运营的几年里,双方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达成了共识,以一个全新的品牌来稳住中高端消费群体。这是一个通过合资实现技术、平台互通的开始,自此双方在独立运营的基础上产生了交集,向更深层度的拓展。同时体现出了合并的职责是互利互惠,吉利仿佛找到了收购沃尔沃的正确用途。极星也随之成立。

如果说领克的成立标志着吉利和沃尔沃展开了新的合作方向,那么2021年2月27日,再度成立的动力总成业务公司,可以被称为为未来新一轮吉利和沃尔沃融合拉开了序幕。

合作共寻新的方向,互惠互利的新未来

吉利打破了“蛇吞象”的质疑,在自身急速发展的前提下,帮助沃尔沃实现了其商业价值,并且寻找了一条双方满意的合作形式。他们不再是众人口中收购或被收购的对象,更像是共同创业的合作伙伴。所以,如何继续保持最为恰当的关系,并且达成共识成为了行业中的焦点。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基于未来双方的深度合作计划,新的动力总成公司将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除此之外,在电动车架构、电池包、电驱系统等层面进行互补与协同的原则,以此实现多维度的共享。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车企的海外出口主要面向第三世界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打入欧美市场,对于中国品牌却是一件极大的挑战。在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化基础上,吉利可以加深自身的全球布局,从品牌认知推动全球化建设;产业链的完善,来获得市场、资本等多个层面上的收益。

不过,即便2020吉利集团的旗下的汽车品牌销量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在这几年里造车黑马频出,亿欧网在一篇报道中说到:欧美有特斯拉打破车企市值的天花板,中国有未来稳定市值第一,车企正从生态、技术及模式展开多维度竞争,多方势力横纵较量。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所展开的新一轮变革,吉利汽车与沃尔沃也都站上了新的十字路口。对于双方想要巩固并提升自身的地位,必然需要从大环境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双方已经早在新品牌领克成立时就做出了行动,但想要持续探索市场,吉利和沃尔沃必须承认是一条船上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均摊成本共同承担风险——吉利可以进一步的帮助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豪华汽车保持增长,同时吉利也能够借助沃尔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有分析师认为,双方所发布的合作项目已经明确,在合并方案中没有涉及双方组织架构及资产等,这就避免了因合并而带来的资金、监管等方面的隐患,所以双方认定的最优方案,其实是在双方尝到甜头后又一次的合作升级,无论吉利还是沃尔沃,都可实现平稳转型。

同时,除了吉利和沃尔沃达成合并方案之外,实际上,吉利控股集团也在多个领域中布下棋子:仅今年1月,吉利控股集团便先后与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代工商富士康签订协议,就成立整车合资公司、智能网联、代工业务展开合作。并投资一度濒临倒闭的法拉第未来,成为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背后的主角。而随着科创板IPO的日益临近,吉利汽车又将收获新的融资渠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当下,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面临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寻求开放协同,合纵连横。此次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进一步整合业务,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协同关系,能达到最佳合并效果。”

写在最后:

吉利在坚持守住资产就会出奇迹的理念下,吉利逐渐加快了转型的步伐。而得到了市场认可之后,李书福更相信合作即是共赢,亦在积极释放“朋友圈”邀请的信号:“我们要广泛联合各方力量,形成战略阵营,加大战略协同,分享战略成果,确保战略成功。”

 

李书福曾坦言,汽车产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但是车企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与激烈的竞争中贯彻、践行发展战略,将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跨越周期的关键。所以造车新势力不是苹果,传统汽车公司不是诺基亚,任何一个观念都可能会是汽车行业的新走向。

“大家要有点耐心,仔细观看这部百年汽车变革剧,好戏还在后头。” 李书福的豪赌,可能是未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