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资讯
2021-01-21

2021年北京智能建筑论坛召开,北智建发布建筑大脑

时间: 2021-01-21 编辑:

1月20日,2021年北京智能建筑论坛在京召开,来自智能建筑行业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等创新...

1月20日,2021年北京智能建筑论坛在京召开,来自智能建筑行业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全面赋能建筑智能化转型,以及后疫情时代对环境健康的启示等议题。活动现场,北京智能建筑首次带来核心产品“建筑大脑”及FM智能运维平台,并携手北京同衡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智能健康建筑白皮书”。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杰 表示:“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快速的科技创新,不断驱动建筑完成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当下,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在各行各业全面应用,建筑用户更期待个性化、体验化,建筑运营更强调精细化、智能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必将驱动建筑大脑以及各类创新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应用。”

北京智能建筑发布核心产品“建筑大脑”及FM智能运维平台

依托国家重点项目倾力打造的“建筑大脑”是北京智能建筑于此次论坛发布的核心产品,具备泛连接、高安可、深融合的特性,以IoT接入、数据融合、算法赋能为三大核心能力,将建筑作为整体来思考,发挥物联网的海量接入能力,让高价值的建筑数据与AI算法有机结合。在北智建“建筑大脑”赋能下,未来每一栋聪明的建筑都能自我进化。

基于建筑大脑核心科技平台的支撑,北京智能建筑已在多个应用领域构建了智能化产品体系,包括环境健康、能源优化、设备监测、数字安防、公共服务等,这些智能应用模块是根据园区、建筑日常运营的需求设计开发的应用体系框架,既可以整体使用,也可以根据各应用场景需求进行扩展。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张倍先 表示:“智能建筑运行在大脑之上,传统建设模式造成的系统割裂、数据孤岛将被打破,数据背后的价值被深挖,AI算法将全面应用,让建筑从被动反馈到主动思考。建筑大脑将提供更好的统一调度,能源调节将兼顾环境舒适、环境优化将结合安防视频、停车管理将联动人脸通行等,未来的场景将进一步融合,服务将进一步聚合,最终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可感知的空间全域体验。”

此外,通过IoT、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建筑机电设备深度结合,北京智能建筑还发布了FM智能运维平台。该平台依托“建筑大脑”赋能,将助推FM运维打破传统人工密集型工作模式,主动拥抱新科技与新模式。

FM智能运维平台主要模块包括:智能建筑综合态势感知模块,通过BIM三维建模,让设备与空间相融合,为建筑运营者构建全面态势感知,全局掌控能力;AIoT智能巡检模块,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加装,强化重要设备的实时监控,结合建筑大脑的算法算力,实施高效实时的智能监测巡检;智能调度模块,打造线上与线下、总部与项目协同新模式,充分共享运维资源。“机电专家在总部、运维小哥在路上”,打破固定团队固守单体项目的传统模式,让更多的专家级“老师傅”服务于更多的项目。

张倍先 指出,“FM运维作为建筑管理中的核心,涵盖了安防管理、能源优化、设备维修维保等重要工作,新科技新模式的应用将推动行业的新发展,极大提升FM运维能效,降低机电运维成本,助力建筑项目资产保值。”

北京智能建筑发布“智能健康建筑白皮书”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选择更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商办楼宇和公共建筑而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真正为建筑内使用者提供健康高效的室内环境,成为管理者关注的核心议题。

在“健康中国2030”的大背景下,借由2021年北京智能建筑论坛召开之际,北京智能建筑携手同衡环科发布“智能健康建筑白皮书”,力求引导以健康人居为理念的可落地的智能健康建筑发展。

白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室内环境的关注从形式上的美观与实用,逐步延伸到对建筑健康性能的高品质追求。“从绿色走向健康”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成熟和逐步应用,为健康建筑从概念走向实践提供了科技基础。

以数字化人居环境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健康环境系统将是未来健康建筑的必要考量。随着科技助力室内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传统依赖人力的主动调控已经不再适用,智能化的调控体系将从“客观环境参数”与“主观人员行为”中自适应、自反馈、自学习,以实现无感化的健康环境运维。

白皮书认为,智能健康环境系统可全方位实现对建筑室内环境的监测、预警、反馈和控制。卓越的智能健康环境系统应具备环境控制的快速建模及部署能力,借助软件定义环境服务,运维管理人员及硬件厂家各司其职,而开放的系统架构,能够支撑实现人、环境与设备三者的空间构建,从而打造高效、健康、安全的环境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