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物极必反,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当下谈制造业恰恰是最和时宜的事情。虽然笔者在苦苦等着这个产业的变化和反弹,但显然当下依然不是蔚然成风的时候。但是一些细微的变化却是颇值得玩味。
开放的力量
笔者之前在制造业信息化行当工作了7年,前几天得知一位以色列Moshe同事创业了,而他选择了互联网的“群策创造”这么个点子,创建了FwdForce网站。
众筹平台的困境
谈起众筹平台,我们会想到近两年来非常风光的Kickstarter和Indiegogo。早期国内有点名时间,后期巨头京东和淘宝非常快速地跟进。国外和国内的业态有非常大的差异,国外的用户更愿意预支去支持某个团队的梦想,产品等个一两年,甚至流产退钱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国内的用户显然更加苛刻,逐渐地这套模式在国内玩不下去,产品众筹变成了产品首发。
其实还有另外一家名为Quirky的公司,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这家公司的特色是网友提点子,然后投票决策点子的实用性。最后Quirky公司的技术委员会帮忙产品化及商业化入选的点子。但是很可惜这家公司失败了。其实这家公司有诸多优点:
有一位非常有愿景的创始人,而且这位创始人还有着完美的创业经验(Mophie和Kluster的创始人)
他们颠覆了曾经发明实体产品的恐怖体验
他们吸引了世界一流的投资人和优秀的管理人员
非常高的社区参与度,并且创造出了用户喜爱的产品(该公司的数据显示他们拥有110万用户)
在反思的文章中笔者最赞同这个观点“缺少产品迭代”:
Quirky不满于每年推出1-2款硬件产品(其他大多数硬件企业都会保持这种产品更新速度),他们的目标是每年20个、30个,到最后甚至发展到每年推出50以上的产品品类。
Quirky公司的最根本的发展理念就是速度:每年消化数千个产品创意,然后通过一个高速的投票系统从中选取最佳的创意,之后完成产品开发,设计出优秀的营销方法,最后将这些产品送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然后一切就停止了,以前推出的产品不会再有升级和换代,创意不会再有深化和迭代的过程。
一家好的企业在打造了一个产品之后,要学会从消费者那里获得反馈,然后将用户的反馈反映在产品的迭代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创意成为杰出的产品。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进行产品的提炼,并且找到那些本来虚无缥缈的产品/市场匹配,对于任何一家优秀的初创企业来说,产品/市场匹配都是他们获得成功的根本。
在和Moshe的邮件交谈中,我询问道他从Quirky身上学到了啥?他回答到:我们聚焦在点子的群策,以及原型和质量的第三方中立检测。FwdForce并不像Quicky那么重,需要管理制造,供应链和销售。他认为这些是点子众筹公司自己的事情,但是原型和质量的监测是被强制执行得。从这些描述上来看,这是介于Kickstater和Quirky间的模式,既不像Kickstarter那么轻,也不像Quirky那么重。
笔者无意去评判FwdForce模式的好坏,但是的确是个逻辑上可行的尝试,一切亟待验证。但是得引起大家重视的事情是制造业流程的变化。以前产品的逻辑是大团队,封闭式的开发。传统的市场调研更多是泛泛而谈。新形式的研发和终端用户联系的更紧密。
去中心的尝试
封闭和开放向来有着各种不同意见,但是软件行业的开放思路显然影响了制造业的变革。国内的海尔便是一个例子。在互联网公司最新的成功浪潮激励下,张瑞明CEO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转型——这次是关于互联网的。在海尔,这被称为“网络化战略”。每一个自主经营体都被视为一个节点,有能力自主地联系公司内外的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点,张想要去除目前的二级自主经营体,也就是海尔的中层管理者之所在。这家企业的目标是成为一系列平台,每一个平台都能感知消费市场中的变化,通过支持与协作,灵巧地做出调整,满足新兴的需求,适应消费市场中的变化。
高端家具的变革
由于自己创业的项目认识了陈总,陈总在高端实木家具有20年的经验。同他的交谈让我深入了解了家具行业的困境和机遇。
机器和人的博弈
家具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已经开始遭遇到成本的压力。人的成本已经开始比肩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会加快家具行业在设计及制造流程的变革。
营销自动化及模块化设计:传统的消费决策没有互动和可视化展示,当前由于智能手机VR和云计算的流行,使得家具三维场景搭配及渲染变得唾手可得。当然如何将个性化的房型和全屋定制匹配,对陈总来说依然是个巨大挑战。所以为了加快交付环节,在设计层面就应该引入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一直是制造业柔性化制造的一个难题,也是工业4.0最终的目的。虽然说家具的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复杂,但是这种新型加工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还亟待实践出真知。
全球供应链:家具这个行业虽然并不属于高端制造业,但是由于规模大,所以供应链的优化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陈总一直主打环保的理念,所以原材料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将原材料的合作伙伴变成股东,以及如何尝试原产地就地加工成毛培件。这些都是积极优化供应链的措施。
技术,by all means技术
IT手段/流程:
因为传统行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老板们终于正视起IT技术。但是对技术的理解依然局限在app,或者网页展示层面上。但是当下更需要讲究的是传统行业全面的信息化,从设计到服务。单独地去解决某个节点的问题那是传统的IT手段,但是当传统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玩不转了,IT手段也必须随着需求而变化。
至于说如何通过IT手段改善流程,具体行业需要具体分析。家具老板首先还是希望将三维展示手段摆在最前面。的确直观快速地场景展示会更快促进消费者下单。但是家具行业和一般的制造业迥异的地方在于,三维设计并不是设计数据。二维草绘和照片是行业内更通用的手段。至于工艺则是由经验老道的工程师将二维设计直接转换成二维的工艺图纸。
制造业的IT手段的源头便是设计数据的电子化。将设计数据三维化意味着加工流程可以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同时意味着展示环节各类家具数据的组合式搭配。但是展示环节的三维数据和加工工艺的数据有很大的差异。这类三维数据并不是传统制造业的形式,更偏向于游戏娱乐产业的三维制作和渲染。所以说企业要配备同时处理两种类型的三维数据的人才。
虽然IT行业的笔者对“平台”的概念已经免疫了。但陈总强调希望把设计工艺等IT技术平台开放。这就意味着流程管理变得极其重要。经过30年高速发展,粗放型地公司一直没有重视起企业管理软件,当前低谷期的确也是导入2B软件的好时机。如何设计出简单易用,吸引并捆绑合作方利益的平台,这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
人工智能:或许我们往往觉得人工智能只是会抢夺低端蓝领工人的饭碗,但是实际上在高端知识领域的认知计算,它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比如说IBM的watson在礼服设计上的案列:
礼服的实现效果对沃森来说,只是一个相当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它仍然可以说明,设计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强自己的创作。像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这一类设计师,他们好几年前开始就会利用技术作为一种激发灵感的方式,但IBM和Marchesa的合作则更多的是关于想法的主动创想,而不是仅仅是实际的生产。回顾一下此前的“厨师沃森”,它能够使用认知学习来给人们提出食谱和食物搭配的建议。所以说,沃森的创造性在于,不只是直接告诉设计师或者厨师应该怎么做,而是帮助他们思考——可以怎么做,拓展他们的思维。
虽然说人工智能并不会马上深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但是在B端除了产线上的制造流程以外,它会逐步侵入到设计,工艺,营销各个环节,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前面提到展示三维数据的制作也是个流程长,纯粹的苦力活。笔者分析过里面的环节,发现其实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大幅度提到其效率。除此以外,工艺环节,需要15年经验的工程师帮忙分拆出工艺图。但笔者凭直觉认为只要样本数据足够多,AI可以学习并逐步掌握分拆工艺。
制造业是个古老的产业,当下我们又站在这个古老产业转型变革的节点,期待后面能带来更多有关这个行业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