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丰巢发布一则消息:自4月30日起,“丰巢”快递柜将开始收费。普通用户可免费存放12小时,逾期后每12小时收取0.5元,3元封顶;会员用户可办理月卡5元、季卡12元,享有7天免费存放服务。
消息一出,有热衷网购的人士调侃:“这让‘996’上班族情何以堪?相当于每次收快递要多付5毛钱。”
“超时收费”引发争议后,事件演绎显然超出了丰巢科技的预料。5月9日晚,丰巢发布致用户公开信再度回应,解释初衷并推出鼓励尽早取件的红包政策。
事实上,出现如今这种局面,既缘于丰巢科技之前关于会员制的决策过于草率,也缘于后续应对之策不明智。放眼当下,网购包裹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疫情期间兴起的“零接触”服务、都市青年的快节奏生活,让快递物流“最后一百米”变得更难走。
就在发布信息不久后,5月5日晚上,顺丰控股宣布中邮智递将成为丰巢网络全资子公司。重组后,顺丰控股对丰巢开曼持股比例9.75%,中邮智递原股东合计持丰巢股权28.68%。据测算,截至今年3月底,丰巢和中邮速递易柜机占比分别为44%和25%,重组后丰巢市占率将达69%……
此前快递柜行业的“两强争霸”变成了行业寡头。 如此看来不,本次丰巢收费更像是一步设计好的商业险棋。此前先是造势,继而试探,如今落地……
公众不满与不安之处还在于,丰巢收费犹如“割韭菜”,先是千方百计进小区,然后想方设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到占据市场较大份额之后,便宣布收费。
丰巢本身也会向快递员收取每次3到5毛不等的投递费用。再向用户收费,是否涉嫌二次收费,这也是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虽然,丰巢快递柜由私营企业所建,想要赚钱是肯定的,无可厚非。以前是想收不敢收,现在用户已经习惯使用快递柜,且丰巢近乎垄断整个快递柜市场,企业判断已到了“收割”的季节。于是,在已向快递员收费的基础上,准备向用户也收费。这大概就是所谓“初衷”所在。
但在丰巢致用户的信中,强调“初衷”是为了要提高周转率之类,好像全无私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巢官方选择放出的留言,全是“完全可以理解”“提供服务就该收费”之类一边倒的支持言论,无疑透露了其关于收费“初衷”的真实想法。
可惜,对丰巢而言,收费时机成熟的市场研判,可能是错误的。快递柜可能的确是丰巢最多,但也还是有菜鸟驿站随即声明继续免费。而且,即便真的是丰巢一家独大别无选择,用户还可以要求“送到门”,而不必经过“自己跑路还要花钱”的快递柜。因此,并不是谁都能玩“习惯养成后割韭菜”的游戏。
有人说,既然提供服务,收费就是合理的。问题在于,用户从未主动要与丰巢发生任何关系。丰巢的真正服务对象,是快递公司和快递员,而不是普通收件用户。对用户来说,放在丰巢快递柜,还是放在菜鸟驿站,都一样,而且最好是能遵守相关规定,送到门。要求送到门也许会提高快递成本,进而导致快递费上涨,但眼前的快递市场还没有垄断迹象,其涨价必将面临另外一场更为势均力敌的博弈。
对用户来说,在网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现实情况下,小区里的快递柜,就像是单元门里的信报箱。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收费,而是将快递柜基础设施化。今年4月,商务部与国家邮政局曾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各地要明确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的公共属性,将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提供用地保障、财政补贴等配套措施。
这也意味着,让快递柜往信报箱的方向发展,成为现代小区必备且免费的公共设施,也许才是未来趋势所在。丰巢收费引发的这场争议,或能加速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