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商业
2020-04-24

2020年,房价继续上涨是个伪命题!

时间: 2020-04-24 编辑:

随着新冠肺炎在国内得到基本控制,房价即将上涨的调子也在悄然升温。 3月25日,湖北除武汉外全部...

随着新冠肺炎在国内得到基本控制,房价即将上涨的调子也在悄然升温。

3月25日,湖北除武汉外全部解封,这标志着全国防疫战取得了基本胜利。

经济逐步恢复运行,一切回归正轨。于是很多人的关注点,又回到了那个绕不开的话题:现在是买房的良机吗,后期会不会大涨?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维度去分析。

房价会翻拍2008年剧本?

对于疫情后经济如何重启,很多人习惯于拿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对策来说事儿。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最大的影响,就是进出口大幅下降(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6.2%),商品积压,出口型企业倒闭,工人大面积失业。

所以,四万亿救市计划和家电下乡,对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产生的作用十分明显,楼市也经历了短期下跌后持续上涨的态势。

但在这次疫情下,即便央行再次降息、放水,会面临许多硬核问题:1,降息、放水可以阻止病毒扩散吗?降息、放水可以加速疫苗研发吗?降息、放水能降低居民杠杆,增加居民收入吗?降息、放水能催生一个海量吸纳就业的产业吗?降息、放水能解决产能过剩吗……

简单说,2008年应对危机的老办法在本次疫情过后的经济重启中会显得苍白无力。

2008年,形成最大冲击的是出口型企业,但是在出口转内需的带动下也很快回血。2020年,餐饮、旅游、电影、娱乐、商场等等众多行业全部停摆,因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主体——人出现了流动限制,这对于服务业贡献率占GDP的59.4%的经济结构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用百业萧条来形容当前的经济形势毫不为过,经济整体出现大面积滑坡风险,房地产能置身事外吗?

显然,不太可能。

购房需求,真的很大吗?

我国城市化尚未完成,目前60.06%的城市化率还有15%的上升空间,成为国内存在巨大购房需求的最大理论依据。

这个观点明显忽略了西方国家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的事实,单纯从城市化水平差距上比较,得出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仍有大量购房需求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严谨逻辑论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长期以来被作了简单加总,不能真实反映市场实际需求量。

在欧美、日本包括香港,房地产市场大体可以分割成三个市场:供高收入阶层进入的商品房市场;供低收入阶层进入的廉租房市场;为暂时买不起房、流动群体服务的租房市场。

但在国内,出于政绩考核、土地财政依赖、商品房暴利诱惑等原因,地方政府和房企都不愿开发廉租房、公租房,地方政府、政策、地产开发商、资本及其利益关联体媒体、广告公司都大肆鼓吹商品房市场,“居者有其屋”的逻辑从营销、舆论到现实(生活、婚姻、子女入学)都变成了“居者买其屋”的硬性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住房需求就被偷换概念成了购房需求,进而变成对应的国内人口数量,显然就跟市场实际需求相差很远,因为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国内房价是让他们一辈子都只能仰视的,但他们的租住需求也被统计到了买房需求中。

所以,国内购房需求是被放大了很多倍的。

央企退出房地产,什么信号?

最近,一家央企和一家国企宣布退出房地产市场,引发了业内对房地产走向的种种猜测。

3月23日,国家电网宣布退出房地产市场,24日,罗牛山股份发公告称将剥离房地产业务。

这被媒体解读为“央企执行国资委‘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命令”和聚焦主业。

国资委发布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通知,是2010年3月,但是执行效果一直欠佳。政策发布3年后的2012年,调查显示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不足四分之一,且央企频频刷新各地地王。

过去十年的地产黄金期,央企的地产业务成绩亮眼。以国家电网子公司鲁能集团为例,2016年、2017年都位列房企销售榜TOP20.

有市场,有利润,有拿地、原料采购、建设施工等诸多优势,央企和国企为何不早不晚选择这个时机退出房地产市场呢?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江水暖鸭先知。央企、国企在市场大衰退前夜,提前溜号。

固然由于房产流通性差,房地产市场暂停交易导致市场反应滞后甚至麻木,疫情对经济的负面效应还没传导到房价上来。但是,居民杠杆高企,海外疫情扩散对出口贸易形成的冲击才刚刚开始,内需萎靡,失业猛增,国内经济进一步下行压力偏大,很快就会在房价上表现出来。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20年房价不具备大涨的前提,然而只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基调还在,整体房价也不会出现超过三分之一的跌幅。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